誰該負起遏止炒房歪風的責任?中央推說地方應將自住與非自住房屋訂定差別稅率,不該一律課百分之一 點二的最低稅率。
但誰都知道,幾萬塊錢的房屋稅,就算漲三倍,把稅率調高至百分之三點六,相對房市獲利動輒數十萬、數百萬,仍是「隔靴搔癢」。
然而地方政府還有空地稅、豪宅稅、地價稅等手段,可抑制房價炒作,為何不做?
同樣中央自二○一一年推出奢侈稅,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打房打半天,雖然可以對房屋短期交易產生抑制效果,卻根本無法有效遏止口袋深、資金大的財團及業者,因為持有只要超過兩年,就沒有稅賦上的負擔。
如今台灣房價屢創新高,就是最好的例證。再者,要打擊投資囤屋、空屋,勢必靠中央祭出特別稅對抗房地產的囤積居奇,為何不做?
現在局面已演變成中央與地方政府互推皮球,沒人肯做,也沒人敢做,無非怕影響選票。難怪彭明輝教授投書媒體直言:「炒地皮」超越藍綠的共犯,說「電視上藍綠名嘴唇槍舌劍,立法院藍綠推擠一團,一旦談到炒地皮,藍綠一團『合氣』。」一點也不錯。
不管從中央到地方的法令制度,從持有到交易房地產,需繳交的稅都低,加上低利率的環境,等於變相鼓勵炒房、投資房產。
改革不動產稅制,請下重藥加大打房力道吧,別讓年輕人、無殼一族以為政府還在玩假的!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