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醫院今宣告2月17日完成第2千例葉克膜安裝,患者為30歲女性,因罹患H1N1流感重症併發呼吸衰竭。全球使用葉克膜急救案例,半數在台大完成。20年來,經台大葉克膜團隊成功救活、順利出院的患者,約占3至4成,粗估已超過600例。
「1994年8月11日台大完成國內首例葉克膜安裝」,台大醫院外科部教授王水深表示,最初發展葉克膜是為了開心手術及心臟移植術後的需要,其原理是將病人靜脈的血液引流至體外,經人工肺臟進行氣體交換後,再將充滿氧氣的血液,經由靜脈或動脈送回人體內,進而取代肺臟或心臟功能。
外科部教授陳益祥指出,安裝葉克膜不難,難的是照護病人,對醫師是一大挑戰。因為此類病人之病情發展瞬息萬變,醫療團隊須在有限時間內解決引發心肺功能失調的主因,並運用高度專業照護技能,因應各種突發危機。
陳益祥說,1個葉克膜團隊至少需20人,而裝置葉克膜、且順利存活的患者,平均都得住院1個月左右,所耗費的醫療費用,高達百萬以上。2012年健保開始全額給付葉克膜裝置後,葉克膜使用率增加,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
葉克膜雖可為主治醫師爭取尋找致命因素、對症下藥的時間,但裝了葉克膜能不能順利救活,再厲害的醫師也不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