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
文與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上座部佛教傳入雲南地區後,出現了一批由傣族佛教徒修建的風格近似泰國、緬甸的傣式塔。傣式塔分單體或群塔二種類型,單體造型都有一個錐狀塔身和極尖的塔剎,傣語稱塔為「諾」,意即「竹筍」。
曼飛龍塔造型即屬傣式塔,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西七十公里大龍鄉曼飛龍村後山頂,是上座部佛教中最著名的一組塔群。建於傣曆五六六年(一二○四),由九座純白色筍狀尖塔組成。一九八八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組成,坐落八角形須彌座上,座中央主塔高十六公尺,塔身由三重覆相疊而成,上以蓮花座承托相輪、寶瓶、寶蓋等。
八座子塔,均高九‧一公尺,拱衛著中心主塔。子塔造型一如主塔,九塔聯星,挺拔絢麗,其勢如雨後春筍,直向蒼穹。座最外圈砌八座兩面坡佛龕,龕內供奉佛像;龕外正脊裝飾龍鳳、孔雀、微型塔等彩陶工藝品,極其華麗。
傳說佛陀當年傳法到過此地,在大青石上留下一個巨大的腳印,後人特建此塔以資紀念。青石以及石上的足印被珍藏在塔基南面的暗室裡。足印長八十公分,寬五十八公分,上塗金粉。環塔塑有六條巨大的遊龍,背負蓮花,象徵護法。每年傣曆一月十四日(西曆十月二十日),是曼飛龍塔的「誕辰」紀念日,傣族人按例歡慶兩天,賧佛祭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