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藝術家萳楓喜歡把布料當成畫筆,創作出具 觀賞的畫作及時尚服裝。 圖/台灣能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織品藝術」在歐洲盛行,主要強調運用布料的纖維特性,可以運用在時尚服裝及裝置藝術。泰國織品藝術家萳楓(Namfon Laistroglai),今年三月應文化部「翡翠計畫」首度來台。萳楓將她的「織品藝術」創作化身為時尚服裝,期望未來能在市場上銷售,讓作品與文創產業結合。
織品當畫布 幻化時尚畫
泰國藝術家萳楓喜歡把布料當成畫筆,創作具觀賞性質的畫作及時尚服裝。萳楓表示,由於泰國民族性的思想開放,泰國設計師對於外來文化及國外的實務經驗,都能吸收之後,融入到自身的創作中,也是泰國設計的作品朝向多元化設計及實用兩個特性。
萳楓出生於藝術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和藝術相關事務,「念書時就接觸像是流行、布料、花紋、視覺藝術等,等到工作時就結合各領域所學成綜合性的藝術。」萳楓說,她所研發出來的織品可以做為掛在牆上的裝飾品,也可透過服裝設計成流行服飾。
目前是曼谷泰國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專精於平面印刷、視覺藝術、紡織及流行織品藝術家的萳楓說,她在法國念書時意外看到一個展覽,展出作品乍看之下都是紅色的布料,仔細去瞧,才發現這些布料是由橘、粉紅等色堆疊而成,開啟她朝「編織藝術」創作。
拼貼堆疊 變化多端
所謂「織品藝術」包含各種材料製作出的藝術品或工藝品,像:植物纖維、動物纖維以及人造纖維。這些藝術品藉由編織、梭織、平針、繡花、交錯織法等等,使這些紡織品可以用以裝飾,甚至用在時尚界。
萳楓談到她的創作《Red & Orange》耗時四個月完成。萳楓說,這幅創作用相近的顏色紗布拼貼堆疊,之後再用手工縫製,「一塊一公尺長、二十元泰銖的布料,卻能創作出許多變化,成為藝術品」,對她而言是最大的樂趣與成就。
「作品構想來自於藝術、時尚及紡織三領域,將這三項結合起來,從概念開始,繼而實驗,最後進入實體創作階段。」萳楓說,把紡織品、紡織設計及服裝設計三方面結合,展現每種藝術品的完美性。
萳楓期望她的「織品藝術」化身為時尚服裝,未來能在市場上銷售,發展文創產業。萳楓表示,泰國也正在推動文創政策,她的先生是泰國「創意設計公司」董事長。「創意設計公司」成立於二○○四年,座落在一百貨公司樓上,成立「創意博館」,藝術家可來此交流,學生可免費使用博館內的資訊。
無通路產量 自創品牌踢鐵板
萳楓不否認,在泰國推動文創很辛苦,「泰國的文創業務是分配至商業部,但各部會都各自在推文創,商業部需花心力去結合其他部會。」她笑說,就如同台灣的文化部一樣,要花很多心力結合其他部會一起推文創。
身為國際知名設計師的萳楓在泰國很難自創品牌,除資金外,她設計的作品佷難發展成產業,她苦笑著說,一項成品沒有通路和產量是學設計者最大的難題。除此外,泰國人自創的品牌,泰國人喜歡的不見得會受到國際認可,而受世界肯定的,泰國人卻不見得能接受,萳楓說:「泰國自創品牌成功的預估性很難。」
文化部今年首度推出「翡翠計畫」,這次邀請來的有「織品藝術」創作者萳楓、畫家查理、泰國攝影師塔瓦奇,來與台灣民眾交流。他們對台灣的印象是人很友善,回去泰國後,他們會把在台灣所見到的生活面貌和體會與泰國人分享。
萳楓小檔案
出生在都從事藝術工作的家庭,父親是室內設計師、叔叔是服裝設計,從小耳濡目染對布料、顏色、設計、織品研究產生興趣。萳楓目前是曼谷泰國藝術大學助理教授,也專精於平面印刷、視覺藝術、紡織及流行的織品藝術家。她曾在泰國、澳洲、法國及英國學習,並在世界各地都有展覽作品,也是《Surface Asia》及《Casavive》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