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去年同月上漲1.61%,為近13個月來最高漲幅,主因是食物類漲幅明顯,包括蔬菜、水果、蛋類、豬肉等相關食品價格均上揚。而且,其中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民生物資,其年增率更高達6.26%,創下61個月來最高漲幅。
行政院監控的17項民生物資分別為米、麵粉和調製麵粉、豬肉、雞肉、雞蛋、醬油、糖、沙拉油和調理油、鮮奶、奶粉、速食麵、麵包、衣服清潔劑、衛生紙面紙及紙巾、沐浴用品、牙膏和牙粉、洗髮精和潤絲精,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購買的生活必需品。
在這17項民生物資中,豬價飆升最明顯,3月年增率14.04%,為67個月來最大漲幅,不過豬肉還不是上漲最兇的項目,因為17項之外的蔬果漲幅更大,例如番石榴漲逾8成,苦瓜和大黃瓜漲價超過6成,茄子與香蕉分別漲逾5成和4成。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3月食物類漲幅為5.6%,不但主要食物幾乎都漲價,連調理食品也因為反映成本而漲價。在外食的餐飲部分,3月較2月上漲0.7%,年增率是近一年來最高。
主計總處對物價有370個查價項目,3月上漲者高達251項,約占7成。食物類占低所得家庭支出比重較高,食物漲價最讓低所得家庭感到「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