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如地
文/王志揚
殘
或曰:生命的美總在殘缺中展現,我同意。
悲者云:「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樂觀者則說:「得之我命,不得我幸。」
如果把「不得」看是一種失敗,是一種缺陷,那麼,注定要苦苦惱惱過一生。如果把「不得」當成是下一次的努力目標或下一個更美好的機會的遇見,生活應該會充滿積極而樂觀。
生命的旅程,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過於平順的人生,反而顯得淡然無味。口足畫家,因為雙手的殘缺,他們將生命的能量透過口、透過腳來展現,畫出許許多多動人的作品。
在尋找漂流木的過程,最吸引我的不是直挺挺的木頭,而是形狀彎曲或是長著樹瘤的。
悲觀的人把挫折當成是傷害,用這樣的苦來折磨自己。樂觀的人會將挫折經驗轉變為正面的力量,並將它發揮極致,到達美的境界。
逆
逆,是淬鍊,是恩典。
生長在海邊的我,深知最美的海景,是風雨來襲時的壯闊波濤;或著是沖激岩礁的滔天白浪。平坦的海岸線,平靜的水面,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二○一二年,全世界最風雲的人物首推NBA籃球明星林書豪。在全球各地掀起「林來瘋」狂潮的林書豪並不是一開始就一帆風順、叱吒風雲。他坐過多少年的冷板凳,默默忍受「不被看好」、「種族歧視」的窘境,甚至兩度面對被球隊解雇的難堪。他也曾經灰心喪志,甚至想要退出職籃。但是,他內在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不能退,只要更努力練球、更用心學習,一定可以突破困境,一定打出好球,一定可以被看見。果然,逆轉勝,林書豪帶領尼克隊打出亮眼的成績,同時也為自己的籃球生涯開啟璀璨的一頁。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長青乃深智者,古今賢哲亦若是,其智在於深悟:「真正的生機不在於春,而是能在寒冬中展現挺拔。」
〈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中有一段:主啊!我祈求你,不要引導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要讓他遭受困難與挑戰的磨練與策勵。讓他藉此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讓他學習對失敗的人加以同情。
給
給,是「施」,更是「得」。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是擁有很多的人,但是,我很願意給。
給,不一定是有形的物質,一個微笑、一分真心,舉手之勞的幫助,好東西的分享,善緣的連結,都是一種給。無相布施、歡喜做甘願受,施比受有福,都是無條件的給。
因為上天讓我們擁有,我們才給得起。但不一定富有的人就願意給,有些人財大氣粗,但手心向上,永不滿足。這樣的人,還真是給不起呢!
給,要量力而為,不要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如果給不起而硬給,那不是真心的給,而是打腫臉充胖子。給,要適得其所。如果對方無需求而給,是浪費;毫無節制地給,反而助長別人的貪念。這都是沒有智慧的給。
所以,我常自惕:能給是天予,願給是器度,會給是智慧。
摘自《彎‧王志揚書法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