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電】「『他』是我在這邊養的兒子,不會說話嗎,你說『他』就聽得到,也聽話。」台中的童來成日前向中新社記者這樣介紹他的第四個「兒子」。
今年五十歲的童來成,是摩天嶺農業公司執行董事。他所說的第四個「兒子」,其實是指福建莆田(仙游)農民創業園裡摩天嶺農業公司的六千畝甜柿。
「我登陸已有二十五年了,現在也算半個仙游人了。」童來成在莆田仙游縣鍾山鎮自建了一棟別墅,站在門前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甜柿。為了這片號稱亞洲最大的台灣甜柿科研生產基地,他在仙游已經長住十年。
早年,童來成輾轉海南、廣東、福州等地,從事鞋類、紙業貿易。二○○四年,他改行投身農業,成為最先嗅到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等惠台農業政策商機的一批台商。
「四十歲才開始讀書。」童來成自嘲道,他在中興大學和一些農業研究機構花了一年時間急火猛攻,算是入門。
除了懂行之外,還要扛得住農業投資時間長風險大。「我被綁在這裡了。」雖然有職業經理團隊,他還是事必躬親。右手因過度勞動肌腱發炎,他用左手給甜柿樹搭架拉枝,「好像養兒子,但樹生病了不會鬧,所以你要多跟他們談心。」二○一○年是童來成最難捱的一年,那年三月來襲的倒春寒讓他的果樹收成只有一成,損失了上千萬。回首往事,他記憶猶新:騎摩托巡視了大半個園區,到了夜裡一點多,開始下霜,「眼睜睜地看著霜愈積愈厚,最後白茫茫一片,完了。」霜害過後,童來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兩輪摩托換成四個巨輪的沙灘越野摩托車,「摔怕了。」他說。他號召員工修剪凍傷枝時,像他一樣出聲安慰果樹,「沒關係,我養你們一年,明年要乖哦。」果樹也確實聽話,第二年就迎來大豐收,收穫近二百五十萬顆甜柿。如今,童來成已經在他的第四個「兒子」身上投資了人民幣四千多萬元。除甜柿外,他還種植柑桔、台灣甜桃、加洲甜李等其他十餘種水果三百多畝。在仙游,他還號召了十九家台資農業企業組織仙游鍾山甜柿產銷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這是大陸首家台農專業合作社,吸引了浙江、雲南及福建省的農民前來取經。樂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仙游台農創業園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童來成除了準備進軍甜柿附屬加工食品,還有了新的打算,「我們馬上就做休閒觀光生態旅遊,一定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