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請細賞中華傳統之美

 |2006.12.27
397觀看次
字級

故宮博物院為慶祝重新開館,自二十五日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這是故宮建館八十年來前所未有之盛事。將中國北宋文物之菁華匯集一地,作一次展出,對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是難以達成的任務。

中華文化中的藝術部分—包括文學、美術、工藝、建築、印刷發展至北宋,均達於顛峰狀態。北宋士大夫階層對藝術之品味,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何以致此?歷史學家詮釋不一,或謂北宋重文輕武,由於宮廷之提倡,以致文風大盛。亦有謂徽宗本身精於書畫,並自創瘦金體書法,在宮中設立畫院,藝文菁英均網羅於汴京。此兩說均言之成理,然而仍令人難解的是,為何北宋藝人、工匠品味之高,後人無法望其項背,甚至愈來愈差,及至明、清,不論宮廷與民間,藝術愈益流於低俗,及至今日,流行文化崛起,藝術品味早已淪為商業的附屬品,故宮以展品追溯中華文化之盛世,實有復興中華傳統美學之深層寓義。

北宋之繪畫,開中國士人繪畫之先河。唐代繪畫仍以宗教中之佛像與人像畫為主流,及至北宋山水、花鳥及民俗活動紀實之畫始蔚為風氣,雖仍重寫實,但氣勢之磅礡與技巧之熟練,已臻不可超越之境界。尤其是士人繪畫,更展現出人文精神,與詩歌、文學、書法相結合,開後世文人寫意畫之濫觴。至於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之作品,超越唐代之端莊厚重,充分表現北宋的瀟灑逸俊,更為貼近人性。四大家的精品大部分均典藏於故宮,觀眾得於一日間欣賞到四大家的二十七件作品,真可謂「不亦快哉」。

汝窯瓷器,乃中國瓷器史上的一項奇蹟。汝窯(在今河南省寶豐縣)造瓷時間甚短,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徽宗崇寧五年之二十年間,傳世作品極少,全球藏品僅七十餘件,而故宮卻擁有其中最完整、最頂尖的作品二十一件,真可謂稀世之寶。尤為可貴者,則為汝窯之造形與釉色,其端莊、簡約與含蓄之美,非但同時代,即後世之造瓷亦無可比擬。從汝窯之造形與色澤,可以看出北宋不論宮廷與匠人,其美感之形成,乃集文學、畫畫、雕塑諸般文化修養之大成,不帶有一絲一毫俗艷的氣息。

故宮博物院自台中霧峰遷至台北外雙溪,已逾四十年,輪流展出各項精品,恐亦不下數千件,然一般民眾之未能從展品中汲取中華傳統的美感,一是故宮的主教工作不積極,至故宮觀賞者,以看熱鬧者居多,未能探求其精髓,觀眾能朗朗上口者多為「翠玉白菜」、「多寶盒」等,至於北宋文物,則往往視而不見。一是我國學校教育重數理而輕藝文,很少引導學生進入「中華之美」的堂奧,以致學生完全失去對傳統美感的鑑賞能力與品味。

東鄰日本是一面很好的鏡子。他們既能享用西方的科技與美學的精華,亦能將日本傳統的美感大放光彩,在世界上獨樹風格。其中小學生能細數其歷史上的藝術名家,甚至對中華文化中之文、藝大家亦不陌生,可見其教育的成功。

我們不能寄望故宮一次展出就能提升國人的美感,但希望藉這次展出,能帶動風氣,使國人能重視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極具深度的美感,吸取中華文化的精髓,以豐富自己的人生,美化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