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身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郭兆林,昨天回到母校台大,主講「大霹靂的回音」。 圖/趙文彬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郭兆林與國外科學家攜手研究,透過南極觀測望遠鏡,發現「天文學界聖杯」──宇宙大爆炸之關鍵證據「原始重力波」,他負責設計偵測器,功不可沒,被視為天文物理界的台灣之光。郭兆林昨天返回母校台灣大學演說,談到自己很多研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任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郭兆林與國外科學家攜手研究,透過南極觀測望遠鏡,發現「天文學界聖杯」──宇宙大爆炸之關鍵證據「原始重力波」,他負責設計偵測器,功不可沒,被視為天文物理界的台灣之光。郭兆林昨天返回母校台灣大學演說,談到自己很多研究基礎都建立於大學時代,勉勵年輕學子善用時光、練好基本功,「不要為了想成功而投入某個領域,而是為了興趣去做研究!」
台大昨天邀請發現「大爆炸」後宇宙擴張直接證據「重力波」的研究團隊成員、史丹福大學教師郭兆林舉行返校演講和記者會,吸引數百名學生參加,台大校長楊泮池、副校長張慶瑞、台大物理系教授吳俊輝等人也出席。演講現場座無虛席,台大的學弟妹與建中、北一女等高中生塞滿國際會議廳,沒位子的人席地而坐、專注聆聽。
畢業於台大物理系的郭兆林,後來前往柏克萊加州大學攻讀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他談及求學歷程,自承在讀大學時的成績並非頂尖,但卻在這段期間奠定未來研究時的重要理論基礎,不少現在會用到的量子力學知識、演算法是在大二時就已學到的內容,由此可見基本功的重要。
他說,很多學生喜歡在高中時就開始研讀大學書籍,上大學後則是念研究所的書,等到進了研究所卻不知道該念什麼書,在他看來,基本功的培養,就是先弄懂每個求學階段該有的概念與理論,把馬步蹲好後,才能更上一層樓。郭兆林勉勵學弟妹別虛擲大學時光,要好好為自己累積日後的人生養分。
「不要為了成功而去研究某個領域,應該為了興趣而發揮熱情,」郭兆林認為,投入科學研究時,不能只想著成功,他以自己為例,剛開始投入有關宇宙大爆炸的相關研究時,出發點是因為自己對這領域感興趣,從未想過之後會不會成功。像是一年多前剛發現異常訊號出現時,還以為是干擾現象,後來才明白是重大的突破性發現。
說到興趣的培養,今年四十二歲的郭兆林說,從小到大,興趣很廣泛,除了天文、物理學外,也喜歡機械領域,還經常進行化學實驗,還曾引發小爆炸,讓他覺得對媽媽很不好意思。
不過,光有興趣還不夠,意志和信念亦不可或缺。回首一路走來的甘苦,郭兆林說,研究過程難免會碰上困難與瓶頸,但他相信終會戰勝一切,相信終會找到答案,這樣才不會萌生放棄的念頭、持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