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執政黨社會黨的巴黎市長候選人希達哥(前)三月三十日在巴黎市長第二輪選舉中勝出,將成為巴黎首位女市長。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執政社會黨三月三十日一如所料在地方選舉中一敗塗地,失去逾一百五十個市鎮,總統歐蘭德遭受重挫。不過社會黨在今次選舉中保住了巴黎,五十四歲的巴黎副市長希達哥不負眾望擊敗對手,當選首位女市長,締造歷史。
極右黨成績歷來最佳
三月三十日的第二輪開票結果被社會黨形容是「黑色星期天」,社會黨雖守住巴黎,卻丟掉多個市鎮,反觀極右派民族陣線(FN)在多個市鎮寫下破紀錄勝選,共拿下十一個市鎮執政權,超過一千兩百個地方議席,是歷來最佳戰績。
由前總統沙科吉領導的保守派政黨人民運動聯盟(UMP)同樣旗開得勝,橫掃多個議席,包括許多被視為左翼堡壘區的選區。
歐蘭德預料近期將大刀闊斧進行內閣改組,以挽回頹勢。現任總理艾侯或將被大受歡迎的內政部長瓦爾取代,而歐蘭德的舊愛羅雅爾可望東山再起。
社會黨政績差失民心
根據全國選票統計,UMP共取得近百分之四十六選票,社會黨及其他左翼政黨僅得百分之四十點五選票;民族陣線和其他極右小黨合共取得近百分之七選票。
社會黨上台後,對日漸低迷的經濟和失業率束手無策,加上犯罪、移民問題,以及選民對主流政黨的理想破滅,令支持率每況愈下。民調顯示,歐蘭德是第五共和五十六年來最不得民心的總統。
所幸五十四歲的希達哥以百分之五十四點五的得票,輕鬆擊敗對手。她在勝選後表示,「我是巴黎第一位女市長。我深知挑戰艱鉅。」
希達哥是老派女權主義兼社會主義分子,過去十三年來低調地擔任現任巴黎市長德拉諾的常務副市長,被形容為為人踏實的「普通巴黎人」。
首位女市長希達哥寫歷史
希達哥一九五九年出生在西班牙西南部加的斯市附近,兩歲時舉家遷往法國,在里昂市一處工人聚集的郊區長大。 她曾引述作家薩沙‧吉特里的文字:「巴黎人不代表出生在巴黎,而是在巴黎重生。」
她由工廠督工晉升為時任勞動部長奧布里的顧問。奧布里因推動通過每周三十五小時工作法案而受到歡迎。
希達哥三十五歲左右才加入社會黨,算是有點晚。歐蘭德二○一二年任職總統後,普遍認為希達哥可能晉升為部長,但她選擇留在市議會,等待機會接替德拉諾。
朋友形容她「誠懇、認真、謙遜」。但她在市議院的老同事、綠黨籍的巴黎副市長博班形容,她也有鋼鐵般堅實的一面。 他說:「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子。雖然表面上柔韌,她喜歡按自己的意思行事。」
希達哥承諾,將大型投資在房屋、公共運輸、綠色空間,扭轉中產、工作階級搬遷至市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