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 品德故事22--馬克吐溫投資啟示錄

郝廣才 |2014.03.31
1662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亞當真是一個老糊塗,他本來一切事情都很順利,而且他已經成功贏得最漂亮女生的芳心,但是他對自己的征服成果卻感到不滿足,他必須去吃那一顆可憐的小蘋果。」這是馬克吐溫的名言,也有點像他自己的寫照。

馬克吐溫從寫作賺了很多錢,但他不滿足於只是當一個作家。他投資了一些新發明,像新的蒸汽機、排字機、鐵箍,結果錢都像蒸氣一樣蒸發消失。他損失最大的投資是和朋友合開出版社,起初以出版自己的書為主,生意很好。於是擴大投資,出版大部頭的圖書,像《美國文學圖書館》系列。結果慘賠,讓他深陷財務泥淖。

一八五四年四月十八日,馬克吐溫被迫簽下轉讓書,將公司賣掉抵債。這個出版社等於是他生意人生的墓碑。接著他宣告破產,幸好得到標準石油(Standard Oil)公司總裁亨利‧羅傑(Henry Huttleston Rogers)的援助,將他所有的版權轉移交給他太太,免於被債權人瓜分。

而羅傑先幫他墊錢還債,馬克吐溫開始發揮他另一項天才——演講。因為他談吐幽默又尖銳,風趣又動人,所以演講的門票總是銷售一空,盛況如同現在偶像歌手的演唱會。他靠著環球演講,最後把欠債都還清了。

我要講的不是什麼「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或是「上帝關上一扇門,會為你開一扇窗」之類的勵志話。而是要說華倫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銘:「找出你個人的能力範圍,並且待在裡面。至於這個範圍有多大,其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清楚掌握範圍的界線究竟在哪裡!」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圈」,好像你的心臟,它有一個極限,你不必挑戰它,非要超越極限不可,那只會讓它更快停止。如果在能力圈內,我們都能游刃有餘。

但落在圈圈外的東西,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就算再用功,可能最多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如果要在能力圈外尋求成功,通常會搞得一團糟。

我不是要你縮小志氣,自我限制。而是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才能是什麼,然後做最大的發揮。就是說,你要先搞清楚自己是老鷹還是企鵝,你才知道要飛還是要潛水。

當然,失敗也會讓你弄清楚該走哪一條路,但是不失敗也可以走上成功大道。方法就是多閱讀,不必用生命作代價,就可以體驗人生。生命不長,不要重複前人走過的錯路。生命再長,也不夠我們犯所有的錯誤。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