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昌江提供
圖/陳昌江提供
圖/陳昌江提供
圖/陳昌江提供
位於蘇花公路山區的宜蘭縣南澳聚落,一個寧靜的農漁村,這幾年來受到台灣及世界各地自由行旅客喜愛,觀光局將之列入不分區國際光點計畫,在今年春耕時節,舉辦了全台規模最大的插秧節 。三月十五及十六日,這裡湧進了六百位遠道而來的民眾,捲起褲管,就為了參與「南澳插秧節」。
標榜自然農耕的南澳自然田,這些年吹起台灣一股「打工換宿」風潮,吸引許多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的自由行旅客前往體驗,形成一種新的深度旅遊型態。
而由自然農法農友發起的插秧節,原是「南澳自然田」春耕招人手時的活動,如今隨著南澳自然農友的擴大和串聯,今年首次擴大為一整個月的活動,作為落實貼近土地的行動。
三月十五日上午,第一場手工插秧大會上,由南澳的自然農夫之一,也是金曲歌手以莉.高露(右圖)引吭高歌開場。以莉‧高露赤腳站上田中央演唱,背後的壯麗山景和水田倒映的風光,對都市人來說可謂夢幻般的景象。
自然農法為無農藥無化肥的一種友善大地栽種方式,其中手工插秧需要大批人力。每年春天,農友的朋友和契作業主們都會來到這裡,幫忙手工插秧,體驗真正清淨的土地,一起種出最友善的自然米。
幾年下來,插秧的人數逐年增加,還包括一些外國人,儼然成了台灣最大規模的手工插秧盛事,也成了宜蘭友善農業中一個獨特的聚落文化。
「南澳自然田」創辦人陳昌江表示,第一次踩到泥土對許多來自都會地區的人會是很大的衝擊,接觸土地,是最深度的體驗方式。這種友善而永續生活文化的方式,除了提供想要體驗農事的城市庶民一個入口,更是幫助自然農友的互助行動。
也因為換工體驗,不少年輕人進而成為資深義工,甚至長住南澳承租土地,成為紮實的在地農友,一同加入友善土地的自然農法行列。
而今「南澳自然田」可說是聲名遠播,每年都有上千位國內外民眾加入「換工假期」。除散客外,插秧節還有科技業和醫院員工包團參與,且要連續插秧整整兩天。雖然一開始走進泥濘的水田讓不少人驚呼,但都表示赤腳踩進泥土是永遠忘不掉的感動。
開幕儀式上,「右手寫歌、左手種田」,在當地投身自然農法的知名音樂人陳冠宇說:「樹木花草總讓我們有美好感受,卻容易忽略泥土是這一切的根本,在此,南澳自然農友們一同敬這片土地一杯。」
陳冠宇強調,農友們不把插秧節當作一日體驗,而是農村生活的實質參與及延續,插秧須繳交保證金一千元,插完一百坪秧苗才退還;插秧進入第二個一百坪後則可開始領工資,所以每位前來的幫手,都是擁有百坪水稻成績的道地農夫。
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期間,有興趣參加民眾,可以上網報名並詳閱辦法。由於插秧體驗打工人數眾多,一切以自助為原則(不負責餐食),以便容納更多人的參與,並以安全、低碳(可租腳踏車)方式到田區,平均完成一畝田需一個多小時。陳昌江還建議,民眾可叫便當到田邊野餐,享受南澳最自然有機餐,或結合周邊的農村鄉野旅遊,例如海邊、步道健行、農產美食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