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舅王梓聖是家鄉的漢學老師,在五○年代,台灣國民教育已然普及的時刻,他還私設教塾,令人覺得不可思議;而當年四舅所收的學生,都是家境清寒、少時失學的社會青年,教的是《幼學故事瓊林》、《論語》、《孟子》,以及有益世道的古籍,學生也都對老師執禮甚恭。圖/林耀堂
我四舅王梓聖是家鄉的漢學老師,在五○年代,台灣國民教育已然普及的時刻,他還私設教塾,令人覺得不可思議;而當年四舅所收的學生,都是家境清寒、少時失學的社會青年,教的是《幼學故事瓊林》、《論語》、《孟子》,以及有益世道的古籍,學生也都對老師執禮甚恭。
黃冠雲就是四舅的學生之一。他是鄉人口中的「冠雲仙」,是開業的中醫診所醫師。
我少時離鄉,與他並不相熟,直到二○一二年,他在埔里的昭平宮孔子廟擔任董事長,為了編一本厚達四九五頁的「廟志」 與我聯絡時,我們才有互動。他讓我有機會應用我的專長,為這本巨著修整四百多張照片,也讓我見識到他的用心和耐心。
冠雲仙一九九○年就任孔子廟董事長職務後,連續十四年都被委以重任。除了廟務的推動外,他特別認真對幼兒教育和社會教育下功夫。一九八九年,冠雲仙創辦的「漢學研習班」,開設了《唐詩》、《彙音寶鑑》、《幼學故事瓊林》、《四書》、書法等課程,學生由七十五人開始,到現在有四百五十六名學員,課程也愈開愈多。
冠雲仙讓孔子廟對社會教化做出貢獻,以更符合承傳儒宗倡仁義、重道德的主要宗旨。
三歲喪父的黃冠雲,四歲時過繼給伯父,讀完小學就過著割草飼牛、作山種田的日子,他看哥哥晚上到漢學老師家上課,就央求哥哥學好了回來教他。小孩教小孩卻總是不得要領,後來他自己到老師家,請教老師要買哪些書準備自修,老師看他如此好學卻籌不出學費,就告訴他:「不過劍門,竹片是不會一般大小的」(意謂讀書沒有人引導,是學不通的),就允許他免費來附讀。黃冠雲從十七、八歲到當兵前,白天工作,晚上就到我四舅家讀書。
當兵回來,黃冠雲認真學習藥草,也上山採集藥材,結婚後開過青草茶店。在太太的鼓勵下,發奮讀書準備考中醫師。當時他常常在孔子廟的閣樓裡苦讀,對他這段日子有印象的友人說:「孔子廟的閣樓常常傳出有人在『念冊歌』,就是黃冠雲在用功。」因為中醫師的執照非常難考,他考了好幾年,他太太在鎮街市場賣青草茶支持他,直到三十七歲那年,終於考到中醫師執照。
黃冠雲在四舅年紀大了、舅媽過世之後,常常在晚上,到一定的時間,就帶著血壓計去幫老師量血壓,直到四舅離世,還作了詩來送別老師;而作為孔子廟董事長的黃冠雲,從孔子廟「廟徽設計」到「廟志」的編印,最近又完成孔子鎏金塑像的安座大典。
黃冠雲對恩師與孔子廟的回饋,讓我體會到儒家思想傳承「讀聖賢書,行聖賢道」的人生實踐。真無異於在頹風劣俗中,為儒宗增添一抹璀璨的光華。
本專欄作者畫家林耀堂,即將於四月分在台北的「93巷人文空間」開設素描課程。林老師要將繪畫的樂趣,推廣為美感知覺新體驗,讓人人都能繪寫日常生活之所見。「天下文化93巷人文空間」地址:台北市松江路93巷2號,報名電話:(02)2509-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