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是生活美學之一,會彈琴的人最被崇拜了,你簡直無法想樣,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曲子,從一個人的身上傳遞出來?你感謝這些美麗無比的聲音,讓你的世界變得豐富Q彈。
凡人過日子總是粗糙又匆促,過著過著就忘了什麼叫快樂了!聆聽琴音美妙最能補償心中缺憾,所以你想:「不會彈琴沒關係,只要欣賞就是了!」
魏晉時的嵇康名氣很大,嵇康若是生在現代,一定是天王巨星那種的美男子,因為他不只容貌、氣質非凡,並且學問很好,曾寫下許多文學藝術篇章;他的琴也彈得出神入化,尤其是名曲〈廣陵散〉沒有人能超越他。
後來因為太有個性而被害,刑場上有三千個太學學生上書朝廷,要求拜嵇康為老師,朝廷討厭他的人一心要處死他,自然是不肯答應了。
嵇康在臨刑前,向人要來一架古琴,當眾彈奏這首名滿天下的〈廣陵散〉,才從容的赴死。彈琴到了這種境界,真是令人崇拜到五體投地了!
既然有嵇康這種偶像級的音樂家,世間就不愁沒有好音樂可聽了,你想很多人一定跟你一樣,抱著這種既感恩又慶幸的心情面對對琴音吧!
因為你知道,彈琴不只是彈琴,其中的故事與過程,外人輕易所不能了解。你所聽到的每一個音符,都是音樂家用一生的時間與堅定的毅力換來的。你想:彈琴如同面對生命,強弱快慢調適得宜,才能真正見到生命的真章!
佛陀用彈琴比喻修行,佛陀知道一名叫二十億耳的比丘,因為很認真修行卻沒成果而煩惱著,於是親切的問他:「你在俗家時很會彈琴吧?」「是的!世尊!」「琴弦鬆時能彈奏美妙琴音嗎?」「不能,世尊!」「琴弦太緊時能彈出美妙琴音嗎?」「不能的,世尊!」「那麼調整好你的弦,保持不緩不急,就能彈奏出美好的音聲了嗎!」「是的,世尊!」
「所以,修行也是一樣呀!」佛陀告訴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二十億耳遵照著佛陀的教導,果然修證成阿羅漢。
尊者二十億耳心中的那一把琴,成就了他永恆的生命樂章。而你行走人間,終日嘈嘈嚷嚷!不如也來調好你的琴弦──「獨靜禪思」,也許能得琴音絕妙、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