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目前已有台大、清大、成大等五十個以上的學生團體,加入「全國反黑箱服貿自主罷課」的連署行列,但也有許多家長向教育部投訴,不滿這股罷課潮影響他們孩子的受教權。教育部昨天回應,若學生因個人因素而不到學校上課,也沒有依照學校規定請假,就是蹺課,而不是罷課,教育部呼籲老師要維護學生的受教權,不宜自行片面宣布停課。
教育部表示,連日來接到不少家長打來關心,有父母擔憂孩子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受教權,希望教育部能呼籲各校重視學生的學習權。
對此,長年關注教育的家長團體成員楊奇峰認為,罷課風潮不宜擴大,老師本身也不適合帶頭罷課。「身為父母,我認同學生上街頭表達訴求,這是民主真諦的展現。」但他也談到,學生的本分是學習,若以長期不上課的形式來反服貿,日積月累下來,學習也會受到影響。他語重心長指出,太陽花學運已經好幾天,他相信政府當局都已經聽到民眾和學生要傳達的聲音,但是抗爭形式應該要回歸理性、冷靜。
「學生表達訴求與意見的方式有很多種,罷課並非唯一的方式。」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學生連忠楠表示,他相信反服貿協議的訴求方式有很多種,發起「罷課運動」並不是唯一選擇,若學生長期罷課,對於那些想要上課或是沒有參加學生運動的同學來說也不公平。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指出,站在教育部立場,沒有所謂「罷課」說法,學生若因為個人關係而沒有到學校上課,就應該依據學校規定請假,否則就是翹課,如果學生因不到學校上課而影響學習進度,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