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昨天參加論壇,暢談他如何讓國民所得僅有二千美元的不丹,人民覺得超幸福。圖右為星雲大師贈送「明天更好」的墨寶給吉美‧廷禮。 圖/陳柏亨
【本報台北訊】身為「全球國民幸福指數」(GNH)關鍵推手的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昨天參加由天下雜誌舉辦「首度訪台論壇」,他強調,大首度訪台論壇部分國家都只追求經濟發展,以經濟成長率(GDP)做為發展指標,但這是不足夠且錯誤的,只會讓國家成為一個經濟體,人民成了經濟猛獸,社會價值變成了消費力,使得人民不快樂。
六十一歲的廷禮,是不丹二○○八年脫離百年君主體制後,首次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理,同時也是把「不丹幸福學」帶向國際的推手。廷禮指出,不丹並非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只是相較於其他國家,不丹對於幸福的看法是相當嚴肅,認為不單單只有追求財富增長或經濟需求,應是身心靈應都有不同的追求。
「現今台灣,很多人都覺得不開心、不幸福。」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在論壇中提到,大家應該要回到自我的內省,以自己為主體,思考自己要什麼,而非受到別人引導,而去追求物質,要學習善待自己,身心靈才會健康。
「追求GDP增長為目標,大家成了經濟猛獸,社會價值也變成了消費力。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每個人超時工作賺錢,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廷禮指出,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有四大支柱,包括公平永續的社會經濟發展、生態保持、文化的保存推動及治理。
廷禮強調,好的治理相當重要,它是支撐其他三個支柱,並且讓人民有自由、有力量去選擇自己的領導人,而這個領導人必須能為人民負責,才可打造出幸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