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記者陳忠賢】為了解決學生占領國會議事殿堂,馬總統昨天搬出憲法條文,召集府、院高層開院際會議,但應邀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卻選擇缺席;如果要動用警察權清理國會議場,馬總統當然希望是由王金平下令,但王顯然不願意背負這個責任,問題是接下來該如何善後?考驗高層的智慧。
眼見抗議學生愈演愈烈,馬總統心中自然著急,因此依據憲法第四十四條行使院際調解權,召開院際會議,盼能凝聚高層共識,解決立院被占領的窘境。事實上,要解決立法院目前的窘境,特別是清理議場內的學生,除非馬總統願意妥協與學生對話,但看起來並不可能,因此唯一的選項就是動用警察權進行清理動作。
而要動用警察權,對馬總統而言,最佳選擇自然是由王金平下令,因為王是立法院的大家長,具有正當性。
但面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王金平當然能閃就閃,因此祭出「立法院是合議制,必須先取得朝野共識才能出席院際會議」缺席這場會議。王的難題在於,如果出席勢必要承受來自總統、副總統、閣揆的壓力,在這種會議上,想要當場拒絕恐怕不容易,選擇不出席是最佳選擇。
對於王金平的缺席,馬總統雖然無奈,但也必須發表可以諒解的聲明,只是下一步該怎麼做?確實也傷腦筋。若要動用警力,由誰下令「後作力」能降至最低?若不動用警力,如何讓這場沸沸揚揚的學運平和落幕?都是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回國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駐美代表金溥聰,是馬總統倚賴的重要智囊,馬總統在他回國後也勢必借重他的意見;而金在回國前已經放話表示,民主法治的社會不能容忍違法的暴力,因此,動用警力的時刻,會不會在金回國後定案,外界都頗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