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球英雄Y u v r a j S i n g h,二○一一年為印度贏得世界盃板球賽的大功臣,在他出賽的幾個月前出現咳嗽、嘔吐症狀,當時S i n g h自覺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並未放在心上。到了比賽時,症狀不僅更嚴重,且出現頸部疼痛和失眠狀況。激烈的比賽,讓他暫時忘掉自己的問題,直到比賽結束二個月後,接受胸部X光、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胸部已有七至八公分的腫瘤,他擔憂癌症不能治癒,也擔心癌症的治療會毀了運動生涯和前途。癌症治療的偏差觀念在印度相當普遍,S i n g h首先尋求的是另類療法,確定無效後,隔年初,才經由腫瘤科醫師確診為縱膈腔生殖細胞腫瘤。S i n g h轉往美國接受化學治療,完成療程後,很幸運回到板球賽場。這段治療經歷,讓S i n g h深感迷信、無知誤性命的可怕,他主動擔任癌症宣導大使,設立Y o u W e C a n慈善基金會,大力奔走、宣導,試圖破除印度社會對癌症的無知和迷信,提醒民眾對癌症的關注和正確認識,並在印度鄉村設立移動式癌症篩檢單位,協助推動癌症防治。二○一三年他的著作《生命的試煉》出版,書中敘述他罹癌後掙扎、否認、接受、奮鬥的生命故事。他的治療故事,就像許多病人的縮影,相似狀況屢見不鮮。病人和家屬在面對危機時的抉擇過程,社會上存在太多左右我們做選擇的干擾。最近國內暴露有關食品業及餐飲業安全問題,也凸顯我們在做選擇時的盲點。業界利用這些人性盲點,透過行銷手法吸引人群,誘惑、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近年蓬勃發展的癌症相關產業,潛藏的地雷和陷阱較食安問題有過之無不及。民眾在充斥商業氛圍的醫療產業中,明哲保身之道是不要看、不要聽、不要接觸醫院外的雜訊,不過這很難做到。因此,對任何產品、另類療法心動時,莫忘找信任的醫師(甚至一位以上)好好請教、求證。專業的意見或許不迷人,但能助我們卸除地雷,避過陷阱,中肯專業的意見,才能協助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