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殿堂】禍從口出 福也從口出

江子 |2014.03.19
3023觀看次
字級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見於傅玄《口銘》。直言賈禍,確有其事。過,不在言語本身,而因勢利之風。恐逆對方之意,不如少一事,和氣要緊,於是,真知灼見就不說了,真情實感也不多表達了。

「病從口入」,因此而絕食?防了細菌,也斷了營養;「禍從口出」,寡言慎言,苟存一生,不會失去什麼,也不會得到什麼,本屬於自己的福分也擦肩而過。西方有諺語:「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而嘴巴則能描繪一個精采的世界。」無論是「福」,還是「禍」,都是從口裡出來的——語言。

《易經·系辭》:「鼓天下動者,存乎辭。」春秋戰國,群雄並起,「說客」這一職業應時而興,辭令是政客們的必備素質之一。

西元前三三四年,蘇秦開始「合縱」遊說,他的言辭和號召力成正比,掛六國相印,為說客之巨匠。他若終生謹言慎語,又怎能成就一番千秋偉業?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若無語言,何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展露自己的鋒芒?

「言多必失」?毛遂卻言多才有得;「少說多做」?當然要做,還要會表達。語言的裝點,猶如畫龍點睛,如虎添翼。

口無遮攔,得罪人,說話欠功夫也。恭維的話,張嘴就來;罵人的話,脫口而出;吹牛的話,無需草稿。這些都不是本事。《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一個人真心誠意,與人為善,他的口就不會是傷人的槍口,說的話,也就會入耳入心。不特意說刻薄的話,即使偶有失言,對方也不會見怪。說話沒有投入感情,聽眾自然也很難付出感情。說真誠的話,真心的話,這在浮躁之風日盛的今天,尤得人心。

《墨子》中載:「子禽問曰:『多言何益?』墨子曰:『蛤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在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最為妙。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是境界;言簡意賅,錦胸繡口,何嘗不魅力。

說了不該說的,會招禍患;該說的緘默,本可一鳴驚人,飛黃騰達,只因著一些無謂的顧忌,雄心壯志,就此在沉默中蹉跎。

鮮花和掌聲會更眷顧善於表達的人。該說時一定要說,如佛經云:「若說悅耳語,成善無罪業。」

說話、做事,就方法,講一個「度」。老話也有這個意思,正因此,掌握好了「度」,福也能從口中來。說者無意,聽者有意。正因此,良機轉瞬即逝,語言可助爭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