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統計,台灣五到六歲小朋友二十顆乳牙,就有五點四四顆蛀牙,到十二歲也有二到三顆蛀牙。刷牙是學齡前需學會的事。圖/本報資料照
【本報台北訊】國內每十名五歲兒童,就有八人有蛀牙,不僅小朋友未做好潔牙,也可能是家長傳染的。國民健康署決定將臼齒窩溝封填服務,擴大到國小一年級學童,希望降低蛀牙盛行率,最快今年九月開學實施。
三月二十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前夕,兒童牙醫學會祕書長蔡宜峰提醒,蛀牙會傳染;研究發現,兒童與母親嘴裡的牙菌斑有相同的DNA,如果爸媽口腔有變形鏈球菌,小孩幾乎也會有,顯示父母口腔內的細菌會透過親吻、咀嚼後餵食傳染給小朋友。
蔡宜峰說,這項研究不是要拒絕親子活動,而是要提醒父母注意口腔衛生與生活習慣,媽媽生產前治療蛀牙、減少牙菌斑,小朋友日後蛀牙風險也會下降。
蔡宜峰表示,口腔裡的微生物高達四、五百種,其中變形鏈球菌容易引發蛀牙。齲齒是一種傳染性的慢性疾病,家長如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孩子牙齒狀況也會較好。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黃茂栓提醒家長,六歲以下兒童雖然仍未完全換牙,但乳牙好壞不僅影響營養攝取,也會影響恆牙發育,建議兒童可以水平來回刷牙,換牙後再學習貝氏刷牙法。
台灣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學會理事長黃明裕強調,世界牙醫聯盟對全球民眾提出呼籲,除減少甜食、定期看牙醫外,日常口腔保健的三步驟是刷牙、使用牙線、使用漱口水;潔牙時間是起床、睡前及三餐飯後。
根據調查,逾八成國人沒有使用漱口水習慣,黃明裕表示,牙齒僅占口腔百分之二十五的面積,也就是說用牙刷只能清潔約二成五的口腔,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牙刷難以處理部位,建議刷牙後可適度搭配漱口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