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我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

永光 |2014.03.15
3028觀看次
字級

佛陀的堂弟跋提王子,出家後和同參在林間打坐,有一天,三個人大喊:「快樂啊!快樂啊!」佛陀問:「什麼事情讓您們這麼快樂呢?」跋提比丘說:「過去我在王宮裡錦衣玉食,有衛兵保護,但我每天都不安心,感覺有人要刺殺我。現在吃得簡單,卻甘美飽腹;住在林間樹下,卻好安全、自在。」

修行人體會「以無為有」,有無窮無盡的歡喜;經典中記載,佛陀說法是為了「示教利喜」;諸佛菩薩說法,與會大眾也因領悟妙意,而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藥師經》中,十二藥叉大將更允諾:「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

佛門中出家僧人的各種工作職稱,統稱為「叢林四十八單」。其中,有所謂「知客」,就是要知道客人的需要,給人方便,使其生歡喜心;也有「悅眾」,就是要知其事、悅其眾,給大眾歡喜。可見學佛修行,不是民間錯認的「吃苦菜」,反而要在服務大眾中,創造快樂歡喜。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教導弟子們要「將歡喜布滿人間」,指導國際佛光會要以「歡喜與融和」為前提作發展,甚至引領佛光山弟子們,修行最大的特色就是歡喜。

曾有大學青年問我:「師父,您出家了,不能上卡拉OK唱歌,不能去跳舞,不能吃麥當勞,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樂趣可言?」我笑說,出了家,不必花一毛錢,透過拜佛,拜出自性的光明法喜;透過念佛,唱誦得自在安詳;透過抄經,一筆一畫有靜肅安寧;就是掃地,也讓心地與大自然融合成一體,享受「青青翠竹皆是妙諦」的喜樂。

佛學院學生問大師:「師父您說要皆大歡喜,如何能在人我之間,維持這一份和諧歡喜?」大師簡單一句:「把不好的告訴我,把好的告訴別人。」就是要有勇於修正自我的勇氣,也要讚嘆他人的布施。一來一往之間,都在實踐大師提出來的「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給人利用才有價值」的精神理念。

《維摩經》中說:「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佛學院學生跟著大師腳步,以法為樂,進而服務大眾,傳播無窮盡的歡喜,也寬闊了人生視野,始知真正的歡喜,在破除一己之私,在眾中學習吃虧、學習發心,才真能領略佛法的真理妙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