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朝野黨團為搶服貿協議審查主導權,雙方不惜「兵戎相向」,主因在於兩方都背負著強大的壓力,藍營甚至不惜打破「同一議案,得由一人連續擔任主席」的內規。未來朝野雙方的角力如何?值得觀察。
馬總統下令服貿一定要在這個會期過關,藍營擔心主導權若被綠營搶走,若綠營採拖延戰術,勢必無法在這個會期通過;另外,政府也表示,服貿只能審、不能改,若逐條審查,碰到有問題的條款該如何處理?
綠營質疑服貿是黑箱作業,也認為服貿對國內部分產業影響太大,恐影響業者生計,因此主張一定要經過國會逐條審查,並強調不排除重啟談判。
根據《立法院組織法》第四條規定,「各委員會會議,以召集委員一人為主席,由各召集委員輪流擔任。但同一議案,得由一人連續擔任主席。」立法院的運作皆按此慣例辦理,這正是朝野爭奪搶開服貿審查會的主因。
藍營希望服貿速審速決,盡快在這個會期過關;綠營則要逐條審查,嚴格把關。因此誰能搶到第一場服貿的審查會,就能依此內規,繼續主導未來的審查會。
由於綠營搶開第一場審查會,藍營自然發動抗爭,優先選擇是讓會議無法開成而流會,這樣藍營的召委下周再排審查就奪回主導權。不過,這個計畫在綠營發出甲動後未能成功。
雖然藍營昨天一再高喊「會議無效」,但根據立法院議事規則,這場審查會算是成立了,因此,藍營也決定下周由黨籍召委召開另一場審查會,如此形同打破慣例。
立院的議事程序是否因這次打破內規而有所變化?另外,藍營召開的審查會是否以人數優勢不進行逐條審查而強行表決通過服貿?綠營能否讓藍營的審查會開不成?都是外界矚目的焦點。(記者陳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