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家有一歲半寶寶的家長最近很焦慮,因為去年七月缺貨的嬰幼兒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第四劑打不到,擔心寶寶保護力不夠。
五合一疫苗必須在寶寶第二、四、六、十八個月共打四劑。但去年五、六月起,台灣向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藥廠採購的五合一疫苗缺貨,疾病管制署一月宣布,十八個月寶寶需打的第四劑,延到二十七個月大,與第三劑日本腦炎疫苗,在同時間但不同部位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昨天表示,台灣一年約需八十萬劑五合一疫苗,本月底前將召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會議,討論是否以其他疫苗來代替第四劑;同時積極向廠商調貨。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依時程在寶寶六個月前打完五合一疫苗前三劑,有九成保護效力,「但第二年就會掉到七成」,必須在一歲半打第四劑才能再提升保護力。
黃立民建議疾管署,如果疫苗不足,可向日本疫苗廠購買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的三合一疫苗;歐美疫苗廠也有單獨賣小兒麻痺疫苗疫苗;至於b型嗜血桿菌,因每十萬人才十例發生腦膜炎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或許可暫不必打。
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說,疾管署擔心未來五合一嚴重缺貨,嬰幼兒可能連前三劑都打不到,才會提前控管,將第四劑接種時程延後;目前有的診所還有足夠疫苗打第四劑,但如持續缺貨,可能打不到。
黃立民指出,台灣因市場不夠大,且採購疫苗單價比他國低,一旦遇到疫苗缺貨,排隊等候時間都比別國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應發展區域性疫苗發展策略,才能避免疫苗不足。
賽諾菲藥廠昨也表示,會配合台灣防疫策略,盡快向國外總部協調優先提供五合一疫苗給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