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土博士羅志偉登國際雜誌

羅智華 |2014.03.05
5486觀看次
字級
 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羅志偉昨日登上著名物理學雜誌《今日物理》,報導他超快光學的研究工作與求學經驗。  圖/交通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台灣土博士躍登國際科學雜誌!在國內取得博士學位的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羅志偉,昨天登上知名物理學雜誌《今日物理》,文章以〈台灣的科學奇蹟〉為題,除報導國內物理學領域研究發展外,也介紹羅志偉的求學歷程,證明台灣也有能力養成國際優秀人才。

 大學就讀交大電子物理系,一路取得交大電子物理博士學位的羅志偉,是本土培育的學術人才,學有專精的他不但打造「超快動力學實驗室」,更建立了各式超快光學系統,研究能力有目共睹。對於登上國際科學雜誌,羅志偉感到又驚又喜。他表示,該雜誌編輯去年來台走訪各大學物理實驗室,沒想到最後是自己被報導,但很開心台灣學術成果能被看見。

 台灣過去留學風氣盛,不少優秀學子大學畢業後就到國外留學,即使經濟環境沒那麼好的父母也想盡辦法攢錢,甚至賣掉房子田產,為的就是成就孩子的「出國夢」。在苗栗客家庄長大的羅志偉表示,曾經也有過留學夢,但家裡弟妹眾多,留學費用動輒上百萬,身為長子的他不忍心給做鋁窗維生的父母造成負擔,決定放棄出國機會,留在台灣攻讀博士。

 「現在回頭看自己的求學歷程,並不會因沒出國留學而感到遺憾。」羅志偉表示,留學雖可擴展視野,留在台灣能更專注於基礎工作、蹲好馬步,為日後的研究扎根。況且,台灣科學發展經過二、三十年來的努力,很多資源已不亞於國外,不一定要把留學當成唯一選擇。

 不只如此,拜國際學術交流之賜,一樣有機會能透過政府補助到國外學習。羅志偉說,以他為例,在交大讀博士時,就是透過國科會的「三明治計畫」獲得獎學金補助,前往國際頂尖超快雷射研究重鎮——德國馬克斯波恩研究所進行一年學術研究。這段期間,不但讓他有機會參與國外研究計畫,也看見德國學者對物理研究的堅持與用心。

 他說,在台灣比較講求尊師重道,很多知識都是「老師說了算」,但在德國則是真理愈辯愈明,老師和學生常為了捍衛自身觀點而辯論,讓他覺得很有趣。也因為這段經歷,讓他體會到,只要有心,即使留在國內,也能透過多元管道擴展學術視野。因此他常鼓勵學生,多利用公部門的國際交流計畫,為自己的學術之路走出另一片風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