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健署表示,因年篩檢與延長篩檢,可降低的罹癌率差不多,子宮頸抹片宣導改為三年檢查一次。婦產科醫學會不支持,建議有性行為後兩年以上,就應每年免費篩檢一次,不應有年齡限制;醫師則擔心恐錯失早期發現治療的時機。
國健署網站宣導、文宣等,已將每年篩檢,改為三十歲以上、有性行為婦女,每三年至少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表示,曾收治一名四十多歲婦女,從有性行為以來每年做子宮頸抹片,因沒問題,隔三年再檢查,竟查出子宮頸癌第二期,只好開刀拿掉子宮、卵巢、子宮頸等。
婦產科醫師徐金源表示,學理上雖認為每三年篩檢一次就可以,但女性每年作子宮頸抹片篩檢若已成習慣,時間一旦拉長容易忘記。此外,根據研究顯示,每人每次抹片檢出偽陰性(有問題、檢查卻沒問題率)為百分之二十,若改為每三年篩檢一次,可能讓偽陰性女性,錯失早期發現治療的時機,建議政策要審慎評估,並有配套提醒婦女不要忘記篩檢時間。
國健署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拉長抹片篩檢間隔時間,主要依據國際癌症研究協會(IARC)研究結果,每年篩檢一次和每兩到三年篩檢一次的效果,分別可降低癌症的累積發生率為百分之九十三、百分之九十一,兩者相去不遠。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認為應維持每年篩檢一次,因為國外作法是連續三年抹片正常,才改為三年一次,且國外子宮頸抹片篩檢率高達九成,台灣女性三年內做過抹片的比率不到六成,遠低於國外。他表示,貿然拉長抹片篩檢率,國內好不容易下降的子宮頸癌發生率,恐會「反彈回來」,應等篩檢率提高後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