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電】馬年開春,手機「搶紅包」一炮而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二月初公布,春節七天支付寶總共為數百萬用戶發放了近二億元人民幣紅包,其中汕頭有個土豪單一個紅包就是人民幣十九萬元,在中國媒體引發「微腐敗」的擔憂。
今年初,支付寶錢包添加「新年討喜」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點擊「發紅包」和「討彩頭」兩個按鈕,與通訊錄中的親朋好友互動,吸引數百萬用戶使用支付寶錢包,一時之間成為熱流,還不斷出現「土豪」紅包,單個紅包動輒十數萬元。
當陸媒熱炒土豪紅包排行榜,引發了網民對線上紅包導致「微腐敗」的擔憂。據中廣網報導,有網友質疑,在中央明確對節日送禮做出限制的前提下,微信的這項功能會不會給很多人暗渡陳倉的機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虎認為,這種情況不必過於擔心。
王叢虎說,從兩個層次看,第一,這種受賄能不能成為普遍現象,「微信紅包」是僅僅在春節兩天舉辦,不是一個日常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無法形成氣候。此外,從受賄者角度來看,如果他受賄,那受賄者本身要考慮各種風險,這個風險很大。畢竟透過「微信紅包」的形式,行賄和受賄雙方都要有個人銀行帳戶,從一個銀行帳戶直接轉到另外一個帳戶的行為,很容易受到檢舉清查,「所以稍微有一點理性的人也不會採取這種形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