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為了「創造小確幸」,打算增加放假天數,今年先考量利弊得失,未雨綢繆總是好的,免得明年又惹出民怨。
補休或增加假日,公務人員樂觀其成,希望假休久一點,能夠好好安排假期。但勞工或許不這麼想,尤其領鐘點費的工讀生和打零工的勞動者,沒工作就沒錢賺,多休幾天假,經濟壓力更加沉重,還是努力上班賺錢為要。
目前政府規定基本時薪一百一十五元,但我女兒在早餐店打工兩年,從沒領過足額,小商家、工廠沒制度,南部起薪每小時才八十元,月薪連基本工資都不到,更別奢談勞健保和加班費了,這現象習以為常,恐怕不是上位者所能想像。
台北市政府決議要幫基層員工加薪,五月一日起,調漲基本薪資至時薪一百三十三元,某些縣市也將跟進,看了令人心羨,這才是勞工朋友的心願,比起多休假來得實際多了。
有休假是好的,但出門旅遊要花不少錢,「人是英雄錢是膽」,即時走馬看花看風景,也要基本開銷,阮囊羞澀一切空談,總不能口袋空空逛大街吧!
基層民眾生活苦哈哈的,薪資十幾年沒調漲,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亞洲四小龍」被超越,「台灣錢淹腳目」已遠離。
不論旅遊或休憩,首先要有充裕的金錢,才能玩得盡興。
企業和政府應調整薪資結構,增加民眾收入,只有待遇增加,才會提升休假意願。
陸佳佳(高雄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