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群因服用卡巴氮平等止痛藥引發嚴重「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的患者,昨天成立「中華民國藥物過敏病友會」,兩名患者以切身經驗提醒國人別亂吃藥,以免引發藥物過敏傷害,發燒、全身黏膜長滿水泡,猶如嚴重燒燙傷,還可能無法獲得藥害救濟。
該會會長徐士烘四年前曾因腳痛到桃園某骨科就診,吃了止痛藥而引發嚴重過敏,初期以為感冒,後來嘴唇浮腫,全身長出紅斑與大面積水泡;另一名病友「雙雙」,婚前因感冒服藥也引發SJS送加護病房,還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即使經過治療,卻因眼睛黏膜傷害導致重度視覺障礙、指甲脫落。
徐士烘表示,病友會成立目的,除呼籲大眾了解病徵,也希望醫療單位不要輕忽藥物過敏症狀,與加強管理處方用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提供病友相關的醫療資訊,避免延誤就醫造成終身遺憾。
他指出,嚴重藥物過敏造成許多病友中途致殘,包括失明或內臟器官受損,SJS發病死亡率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也是目前藥害救濟的主要補助對象;但目前救濟申請程序繁複,且通過率僅六成,服用合格處方,卻無法得到合理賠償,對病友更是二度嚴重傷害。
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皮膚科醫師鐘文宏表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去年公告感冒藥物中的「乙醯氨酚」成分會引起SJS,因而提出警示。此外,退燒藥成分I b u p r o f e n也會誘發SJS。
鐘文宏指出,SJS症狀初期與感冒相似,患者會出現皮膚出疹、脖子與手皮膚搔癢、發燒、喉嚨痛、嘴唇紅腫、嘴破皮、眼睛發紅等症狀,常被忽略。提醒服用感冒藥及退燒藥者,出現以上症狀,可能藥物過敏,應該立刻就醫,以免引起更大傷害或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