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人每年收到的「親筆信」平均只有一到三封,中華郵政公司為了鼓勵民眾親筆寫信,重新確認傳統文化價值,重溫動筆寫信的樂趣,定每月的二十八日為「寫信日」,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那一周為「寫信周」。
這則新聞很有趣,也令人傷感。自從工業革命後,機器大量取代了人類的勞動,科技產品日新月異,不但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更顛覆了傳統觀念和作法,很多對人類文明進步有貢獻的物品,隨著時代巨輪前推進而漸被淘汰,人們在享受科技便利時,似乎已忘了那種陪伴我們一路成長的「古早味」。
以往到銀行或郵局辦事,可和行員交談,現在則是冷冰冰的「自動櫃員機」,甚至網路ATM;以往綠衣天使捎來可抵萬金的家書或情書,現在則是一大堆印刷品和廣告郵件;就連以貼心服務取勝的便利超商,也吹起「無人商店」風潮,一台台冷漠的自動販賣機,取代了店員的笑臉和問候。至於「寫信」,恐怕很多人連耶誕卡、賀年卡,都以方便省時又省錢的電子賀卡代替,更別提親筆寫一封信。
現在大概只有老一輩的人還有親筆寫信的習慣,每次看到父親的老友以毛筆寫的信,都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彷彿回到三十年前的孩提時代;其次就是小朋友了,小女剛上小二,對寫字和畫畫饒富興趣,三不五時就畫個卡片,留幾句話給爸媽,每次看到都有莫名的感動。至於成年人的世界,親筆寫信真的已十分難得。
筆者支持中華郵政的活動構想,但更應呼籲民眾重視「傳統文化價值」的保存,並擴展到日常生活,畢竟就算科技再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還是最溫馨的,也是機器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