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甲午年(一九五四年)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台海局勢轉危為安,台灣人口出生率也進入戰後嬰兒潮。
那年台灣出生的嬰兒有三十八萬五千四百八十三人,但去年台灣出生的嬰兒只剩十九萬四千九百三十九人,僅約當年的一半強。
今年又逢甲午年,又是馬年,一般預估出生率應會比去年小龍年(蛇年)略高,但欲達前年龍年的二十三萬四千五百九十九人恐不易。
受台灣經濟不振,薪水凍漲,年輕人結婚年齡一再提高,少子化愈來愈嚴重的影響。
二○一○虎年曾創下全台灣嬰兒出生數僅十六萬六千八百八十六人的紀錄。
如果台灣經濟繼續疲弱不振,薪資不漲,年輕人不婚不孕將愈來愈嚴重,台灣很快就會步向跟日本一樣的高齡化社會。
上個甲午年出生者今年已六十歲,到他們八十歲時,今年出生的馬子才二十歲,但可預料的是今年出生的馬子,人數也僅約上一個甲午馬爺的一半,未來年輕世代要照顧老一輩世代的壓力將愈來愈重。
台灣勞工的退休法定年齡雖從六十歲提高到六十五歲,但是很多工廠、公司、行號,為減輕薪資成本,仍舊一再勸退高齡就業者。
據統計現全台六十歲以上的在職者僅占總人口的五點四三,顯然偏低。
隨著醫藥的發達,以及國人愈來愈重視養生,老人人口所占比率逐年提升是必然趨勢,讓老人在自己還能服務人群時,繼續為社會貢獻服務,累積服務點數。
一旦他們年老力衰時,他以前的付出,也能獲得社會的回饋。
要活就要動,讓老人發揮經驗與智慧,不僅減輕年輕人負擔,也為自己預留年老時的照護,值得政府正視。
何來美(苗栗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