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刷牙漱口,頭向後仰時,左手又麻又痛,連肩膀也一樣慘。連打噴嚏,上臂也疼得不得了。」
我把病人的頭轉向痛側,並稍屈曲以後,再把我的左手掌置於病人頭頂,用右手輕壓我的掌背,結果病人:「哇,會疼痛、麻木。」
「看來你有神經根性頸椎病變。」「頸椎被壓迫,幫你安排頸椎X光檢查,必要時再做上肢周邊神經學檢查。」
「年紀大了,是不是有癌症?這有救嗎?我太太擔心死了,睡覺時也不敢讓我抱,怕壓壞神經。」
「嗯,有救,及早處置並預防惡化,是很好的治療。」
註:「頸部神經根病變」通常是因頸椎的關節退化或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所造成。典型的表現為:一、頸部及單側上肢疼痛,嚴重時合併感覺(麻痛)及運動功能(沒辦法使力)異常;二、頸部轉動及後仰,會使疼痛加劇。
頸部神經根病變好發於五十至五十四歲男性,曾頸部外傷或運動傷害的人,發生機率也高,其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也能協助排除其他類似症狀的神經病變─如腕隧道症候群。
治療以保守為優先,若是急性疼痛,可以短期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復健方面除了依治療師的手法,還有「頸椎牽引」減少對神經根的壓迫,及紅外線低周波、熱療等,可產生促進炎症消退,吸收水腫的作用。
等疼痛緩解後,開始進行頸部被動與主動關節運動以及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例如走路、騎腳踏車及游泳等,有助於預防頸神經病變復發。若保守治療六至十二周後,疼痛沒改善或上肢運動功能持續惡化,便須考慮手術治療。
本案例病人在接受復健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包括更換適當高度枕頭、自行熱敷、執行復健治療師所教導的復健動作)後,症狀明顯改善。若你有雙手痠麻痛、頸部姿勢改變,或用力憋氣、打噴嚏時會加強疼痛感,應及早就醫,才能保護神經。
(作者為神經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