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語所文物館珍藏國寶賽故宮

 |2014.02.10
3515觀看次
字級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所藏清聖祖(康熙)遺詔,是兩岸最完整的版本,文末幾行字及康熙御璽,證明康熙當年確實傳位給雍正。  圖/翻拍自文物館圖錄
 史語所文物館的鎮館之寶「鹿鼎」,腹底銘文是象形的「鹿」,史語所將之印在名片上,可愛模樣吸引藝文大師詢問設計者。 圖/何定照翻攝

【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內有座歷史文物陳列館,號稱有三最:僅次於故宮、國內數量最多的國寶,共二十餘件;全球最完整的清聖祖(康熙)遺詔;全球最多的甲骨文。國內對此館雖不熟悉,國外行家卻頻頻來訪,英國封爵爵士、大陸文化部部長,下機第一行程都是該館,而非故宮。

 文物館位於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二樓,源於首任所長傅斯年一九三三年建立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當年籌備處隨史語所來台,一九四九年與當時北平故宮博物院合併成立「國立中央、故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一九六五聯合管理處改制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央博院卻憑空消失,一九九六年才在史語所「復活」。

 史語所所長黃進興指出,相比於故宮是展覽型博物館,藏品多來自周朝之後皇室;文物館為研究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河南安陽殷虛遺址考古所得,占總庫藏量七成。這些從三千多年前商王武丁大墓等掘出的青銅器物,件件見證銅鑄在商朝達到的巔峰,豐沛創造力、生動 藝術性為周朝所不及。

 華人版小鹿斑比3千多年前就有

 例如與故宮毛公鼎同列國寶的鎮館之寶「鹿鼎」,鼎身裝飾主題為鹿頭,腹底銘文刻著象形的「鹿」,訪客踩上館方設的小樓梯俯視即可看到。黃進興笑說,這隻鹿造型可愛,猶如華人版的「小鹿斑比」,躍上史語所名片成嬌客,外賓看到都愛不釋手。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驚豔之餘,還請他幫忙介紹設計者,我跟他說「是三千多年前老祖宗設計的!」

 也是國寶的「青銅人面」,乃是形象寫實的面具,可想見當時人們樣貌,不過無法真的戴上。一組十件的繁複酒器,印證帝王生活排場,其中「三節提梁卣」器身可拆解下來當杯子,堪稱瓶杯合一「A l l i n o n e」先驅。

 其他國寶如大理石梟形立雕、石鳥等取材獸禽外貌的雕刻,靈動造型引發創意設計者發想「梟」(削)鉛筆機;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令人聯想埃及獅身人面像。東周「水陸攻戰紋鑑」器身鑲嵌的水陸攻戰紋,畫著兵士持各式武器相戰,乍看如古時戰爭漫畫,其實反映了兵器演進,是研究古代兵器史的重要瑰寶。

 儘管文物館秘寶眾多,卻因經費及人力有限,僅每周三、六開放,也無法請大批警衛守護。黃進興說,許多國外訪客都擔心該館安全防備不夠,礙於經費,史語所也只能以較省錢方式保護國寶,「我晚上常拿著手電筒去巡館」黃進興打趣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