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DBU(外匯指定銀行)人民幣業務啟動滿周年,一年來,人民幣人氣在台灣居高不下,人民幣理財業務量也逐步擴大。若單以銀行業總存款量換算,銀行存戶每一百元存款當中,本月底前就有三點七元是人民幣。
據中央銀行統計,到去年底,銀行業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一千八百二十六億人民幣,由於每月新增存款量約一百四十至二百億元,預期月底就會突破人民幣二千億元大關。
銀行表示,目前全體金融機構總存款量約三十五兆台幣,但「郵局、農漁會及信用合作社」仍不能吸收人民幣存款,因此,若單用全體銀行到去年底的總存款量、二十七兆台幣換算,二千億人民幣、即一兆台幣,已占銀行總存款量的百分之三點七。銀行公會曾預估,開辦人民幣業務兩年內,台灣人民幣存款量會占銀行總存款量的百分之五、約一點三一兆台幣,已快達標了。
銀行說,香港人民幣業務推動近十年,人民幣存款占率才達百分之十,但台灣只花一年就「存」到香港的三分之一,速度超出預期。
但實務上,民眾可能存更多。國泰世華銀行指出,若加上人民幣基金及保險,還有組合式人民幣商品,台灣人資產中「人民幣的分量」,只會愈來愈大。
目前雖然人民幣業務的個人存款、基金、保險等理財商品已到位,企業也可發行人民幣債券(寶島債)籌資,但人民幣結匯仍被管制,資金回流管道更被「政治因素」卡住。
星展銀行消費金融處處長孫可基說,人民幣資本帳仍受管制,市場雖推出許多人民幣計價產品,比起美元,人民幣商品還是不夠多元,原因之一就是結匯人民幣仍有單次二萬元限制,卡住一堆金融商品,像「雙元貨幣」就不能做。中央銀行雖已多次表達將向對岸爭取取消結匯限制,但大陸人民銀行至今無明確表態。
此外,台灣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想要更多元,人民幣資金回流管道須全面打通,但這點卻立法院卡住。如去年一月底「金證會」中,大陸同意給台灣一千億元的R Q F I 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由於該結論納入兩岸服貿協議,但服貿協議至今仍躺在立法院。R Q F I I是「用人民幣直接投資大陸市場」,銀行吸收的人民幣,不用換匯就能回流大陸。人民幣離岸中心都積極爭取大陸的R Q F I I額度,香港有二千億的額度,倫敦也爭取到八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