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調查顯示,近七成上班族,春節後產生悶、昏、躁、累、鬱等「至少一種」生理反應;家醫科醫師強調,欲擺脫「年後症候群」,應從減輕腸胃負擔做起,多喝水、多補充膳食纖維與益生菌,腸胃道平衡,可改善神經認知功能,增強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
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表示,過年期間民眾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攝取過多肉類及高油、高脂、高鹽食物,造成腸胃負擔。悶、昏、躁、累、鬱等現象背後,很可能與腸胃問題有關。年後腸胃相關問題門診人數,較平時多出二至三成;許多腸躁症患者,也因年後返回工作崗位,心理壓力大加重症狀。
她指出,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的「累」,與近半數的「鬱、昏」現象,為「年後症候群」排行榜前三名;調查也發現,年後腸胃不適影響最多人的症狀為腹脹及便祕,提醒民眾注意腸胃道保健,應從日常飲食的口味及份量調整做起。
葉姿辰門診曾收治一名三十五歲女性上班族,因為心情鬱悶、煩躁而就醫,問診後才發現她有便祕病史,加上春節期間食用過多肉類與油炸食物,導致嚴重便祕長達一星期,因而引起悶、躁等生理反應。
她強調,腸道吸收養分並供給全身的能量,大多數未消化吸收的廢物也由腸道排出,擁有好的腸胃機能,方可抵禦壞菌入侵,調節身體機能。建議民眾,多喝水、多補充膳食纖維,進一步改善神經認知功能,神清氣爽返回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