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歲丹麥人索倫森十年前被爆竹炸斷左手,去年他在羅馬的傑梅里醫院試戴電子手後試抓(小圖),能感覺到掌中物的觸感和形狀(大圖)。 圖/法新社
三十六歲丹麥人索倫森十年前被爆竹炸斷左手,去年他在羅馬的傑梅里醫院試戴電子手後試抓(小圖),能感覺到掌中物的觸感和形狀(大圖)。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研究人員表示,一名截肢者裝配生化電子手後,不但可抓住物體,甚至能感覺掌中物體的質地和形狀,是仿生手的一大突破。
截至目前為止,能夠活動的義肢無法讓使用者有任何感覺,且很難控制,讓使用者在抓東西時因用力過度弄壞東西。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與義大利比薩仿生機器人研究所合作研發生化電子仿生手,讓截肢者能再次感受掌中物的觸感與形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這項在義大利進行的一個月試驗很成功,讓試圖解決義肢領域最困難挑戰之一的研究人員相當振奮。
三十六歲丹麥人索倫森十年前除夕被爆竹炸斷左手,去年參加試驗,裝上笨重機械手,每隻手指尖都有先進感應器。科學家用手術將電極植入索倫森的上臂神經,義肢手指上的感應器透過金屬絲,將接觸物品的電子訊號傳送給電極。
索倫森去年在羅馬的傑梅里醫院戴著眼罩和耳機測試,能夠分辨橘子和棒球的差異,也能感覺拿的是柔軟的紙巾、堅硬木片或輕薄的塑膠杯。
索倫森接受訪問時說:「這是很棒的經驗。當你已經很多年失去知覺,重新有感覺真的很神奇。義手的感覺和我正常的這隻手非常接近。」
基於安全考量,索倫森三十天後除去植入的電極,不過專家認為這些電極可以留在人體內幾年,不會造成問題。
諾丁漢大學生物工程專家黎奇表示,初步數據非常令人興奮,但這只是單一案例,還需要更多案例。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更多測試以加強義手的感應力與縮小電子裝置,好讓義手更加輕便。他們說,要研發出能夠大量生產的感應式義肢,至少還需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