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高中歷史課綱調整引發爭議,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重申,程序完全合憲、合法、合程序,相信沒有抵制的問題,也不會暫緩。
教育部一月底通過的高中歷史課綱,對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時期的內容增加中立描述,引發各界不同聲音,不只讓公民老師群起至教育部抗議,由民進黨執政的六個縣市(高雄市、台南市、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更對外宣稱將攜手抵制,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批評,歷史課綱的微調過程形同黑箱作業,希望教育部能懸崖勒馬。
教育部昨天在新竹市召開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民進黨執政六縣市教育首長出席。教育部長蔣偉寧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課綱調整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前年開始先是數學、自然科,今年國文、社會科,接下來是健體領域,一切都合法、合程序,「沒有特別倉促」。
蔣偉寧表示,微調課綱絕不是為了要「去台灣化」,而是要配合十二年國教。他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是不容抹滅的事實,高中歷史課綱沒有「去台灣化」,反而是在增加台灣主體性。
蔣偉寧舉例,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文字,都提升到課綱的上標題,內容也有補強。「日本統治時期」文字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更是站在台灣主體,看待日本政權的統治狀況。
對於「親中仇日」的批評,蔣偉寧也否認,他以慰安婦的描述為例,加上「強迫」二字;以及大東亞共榮圈的解釋,加入「侵略」的概念,都是賦予歷史更完整的詮釋,希望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歷史敘述,回到實際狀況。
蔣偉寧也提及,過去課綱有三年微調一次的慣例,現行歷史課綱民國一○一年公布,而調整後的課綱一○四年才使用,也滿足三年的慣例,並非突然修改。
蔣偉寧並說,課綱調整照正常程序在走,現在已經沒有「暫緩」的條件;但課審會討論過程中如果有「相對應的意見」,也會納入考慮,做文字局部修訂。教科書業者未來也將根據歷史課綱編撰教科書,再交由學校師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