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此時太陽過黃經三一五度,約當於華人過農曆新年的前後。立春為歲首,象徵春天的開始,而古籍《左傳》也提及「立春為啟」,以「啟」字代表一年的發韌。
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此時太陽過黃經三一五度,約當於華人過農曆新年的前後。立春為歲首,象徵春天的開始,而古籍《左傳》也提及「立春為啟」,以「啟」字代表一年的發韌。
雖是立春時節,但放眼大地景物仍多蕭瑟,實際上春意確已發。我國自古以農立國,立春後氣候逐漸回暖,適合春耕,而農夫們也會依據立春日的天氣好壞,來預測全年的農作收成狀況,故有農諺「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在暖和的台灣中南部,立春時第一期水稻已開始播種、插秧了;圖中立春童子騎乘牛隻,緩緩走向春耕的農田,而小童口中吹出陣陣春風,亦象徵著大地重現生機,萬物充滿希望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