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迪化街今年年貨抽查,竹笙漂白劑全不合格。亞大菇類研究中心環控成功培養白木耳、舞菇,已創年產值上億,將著手育產竹笙。
亞洲大學在六年前成立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由前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長、亞大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主持。林俊義表示,菇類研究中心研究栽培台灣難種的菇類,包括:白木耳、舞菇、竹笙、猴頭菇及杏鮑菇。
林俊義說,台灣白木耳市場需求量大,但台灣禁用部分農藥,菇類成長深怕蟲害,未施用農藥難以種植,台灣幾乎全靠中國大陸進口,但中國大陸有農藥使用等問題,品質良莠不齊。
林俊義說,菇類中心經濕度、溫度及二氧化碳等環境控制,在二○一一年成功栽培出白木耳,並具大量生產的經濟價值,近期再成功透過環控栽培舞菇,已具有大量生產的經濟價值;未來將朝向竹笙栽培研究。
「摸索四年透過環控,才成功栽種出白木耳。」林俊義表示,成功的關鍵包括找到香灰菌作為白木耳的「伴生菌」,幫助分解培養填充料養分;並研發出白木耳專用栽培瓶,以木屑、玉米芯粉及米糠做配方,栽培瓶已取得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專利。
林俊義說,白木耳功能很多,能烹煮,加工製成飲料、化妝品、保健品,經技轉生產商品化,有二十多家廠商加入創意產銷聯盟,預計今年將創下上億年產值;未來將再擴增創意商品化的產值。
菇類研究中心也成功栽培出之前大多仰賴日本進口、台灣少見的舞菇。經過癌細胞及動物實驗發現,舞菇萃取液對於肺癌、腎癌、肝癌、乳癌及大腸癌等重大癌症具有抑制功用,適合醫療發展,可望成為菇類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