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銀與竹共舞 茶香禪境

文與圖/吳德亮 |2014.01.28
3635觀看次
字級
圖/吳德亮
圖/吳德亮

 文與 彷彿正等待月亮的出現,淚珠剪紙而成的細緻窗花,滴在燻漆的茶則上,流曳的光影清晰映出竹皮的脈紋肌理。舉起茶匙,一隻銀色的蝴蝶冷不防推開半球狀的茶品,朝著深邃的壺底飛去,驚醒席上趺坐的六只青瓷小杯,漫天星月對著茶湯不斷閃爍。

 金工與竹藝彼此惺惺相惜,用冷冽的青光為茶香照明,蔡長宏的新作鏘然出鞘,鍛敲的銀器茶則與竹器鑲嵌的銀飾相互輝映。跟他認識短短一年,顯然已經跳脫了過去的工藝技法,逐漸邁向藝術創作的境界,令人驚喜。

 修竹銀光伴茶香

 蔡長宏說自己三歲就沒了父親,完全由母親宋桂蘭茹苦含辛,將兄妹倆拉拔長大。母親不僅交給他可以觀摩學習的古董珠寶,也儼然是他最稱職的經紀人。

 儘管已經年過三十,蔡長宏也早有了自己可以獨立謀生的工作室,但至今始終言必稱母親,所有的成就也歸功於母親的鼓勵與教誨,母子間的關係彷彿好友般親密,令人稱羨。

 在茶藝蓬勃發展的今天,茶則已成為茶席不可或缺的器具:竹雕名家翁明川、翁偉翔父子充滿神奇巧思與創意的茶則風靡兩岸,近年更提出「賞茶則」的概念,賦予竹器更多的生命律動與茶藝禪境,讓愛茶人與收藏家趨之若鶩。中部的李國平則結合漆藝

 ,將茶則披上繽紛炫燦的外衣,為茶席注入了全新的創作活水;而陶藝名家林昭慶也有彩陶燒製茶則問世,呈現不同趣味與風貌。至於金屬茶則,日本早有銅與銀器流通市面,南台灣自詡「朝內心修以千錘,對金屬施以百鍊」的張勝雄,近年也有不凡的銅藝茶則作品呈現。因此原本悠遊在銀飾鍛造、珠寶設計等領域小有名氣的蔡長宏,以擅長的金工投入茶則、茶匙、杯托等銀製茶器的創作,自然引起我的高度興趣。不過,蔡長宏說儘管從小就跟隨母親耳濡目染,接觸許多首飾精品,美術也不乏天分,但高職讀的卻是畜牧科,大學更進入全然不相干的植物保護系。後來覺得跟自己的興趣相差太大,毅然輟學四處尋覓金工學藝,母親不僅沒有斥責,反而多加鼓勵,才能打下今天紮實的技藝基礎。

 蔡長宏說當時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學徒出身、十八般工藝樣樣精通的黃金師傅,對方卻堅持不肯授徒。剛巧師傅就讀小學的女兒要找家教,他趕緊毛遂自薦,就這樣,白天向師傅學習金工,包括鍛敲、拔線、壓線、雕金、鑲嵌等技法,晚上則留下來當家教。經過兩年的專注學習,師傅告訴他作品可以賣錢了,意即「出師」了,這才自立門戶,在台中成立工作室,接受客製化銀飾,自己也設計造型。

 不過蔡長宏並不以此為滿足,三年後他特別北上找了家大型珠寶公司,擔任三D繪圖與建模等工作,為的是學習實際製作流程。每天經手價值千萬的珠寶,看遍各種造型,也逐漸學會鑑別,然後再利用周日返回台中傳習金工。由於學生經常帶他去喝茶,因而結識了許多茶藝老師,從愛上茶到接受泡茶師的建議,開始跨出銀器茶則創作的第一步。

 星月增輝茶席上

 蔡長宏說銅製茶則在置入茶品聞香時,往往會有些微的「銅臭味」,影響賞茶的香氣,因此堅持使用比銅材貴上四十倍的純銀來製作茶則、茶匙與茶針;只在無須聞香的少數杯托使用銅製。至於常見的日本茶則早期頗多銅材,或許因為茶道無須以茶則賞茶或聞香的緣故吧?

 杯托近年在茶行或茶藝館,以及正式的茶席展演中頻頻出現,更能凸顯禮儀的莊重;因此不少陶藝家也紛紛以陶燒、鑄鐵、青瓷、竹材等不同材質,創作不同趣味或造型的杯托,蔡長宏的銀器杯托適時加入,也為茶席更添新的意境與貴氣。

 細看蔡長宏一鎚一鎚鍛造的銀器茶則,加上不同素材更見創意,可以很傳統,也可以非常時尚;可以筆觸分明,更可以光滑如脂。他說堅硬的金屬透過火的焠煉,會恢復原先柔軟的姿態,等待再一次的鍛造塑形。而不同的金屬互相敲擊,也會留下各種不同的痕跡印記。以鎚打不下兩萬多下的「銀狐」為例:繁密紋飾烙上四層明顯的鍛敲痕,皮毛整齊有序地疊壓錯落、栩栩如生。而將竹製茶則表容以窗花銀雕鑲嵌,營造空寂的東方意象,時尚語言還在裡腹以雕金剪紙閃爍完美的句點,銀與竹更聯袂舞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茶香禪境。

 近年日本銀壺在兩岸被瘋狂炒作,價格節節飆漲,蔡長宏卻遲未出手。他說台灣鍛造銀壺相關條件不夠,包括造幣廠不太願意配合、一般廠家無法提供面積夠大的銀板等;尤其自認技藝累積還不夠,他始終謹記師傅所說:「一支鐵鎚要舉得好得花三年苦功,各式鐵鎚要熟練則更須十年。」他說目前市面看到的台製銀壺都不大,且翻模居多。不過他說磨劍至今也逾十年,待條件成熟即可出擊,目前正是蓄勢待發的階段,我們且拭目以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