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內湖高中四十九名數學補考學生,利用L I N E組成「作弊補考團」,打算串聯作弊,還好家長及早發現告訴校方,才制止了這場可能的作弊行動。
科技日新月異,原本便利通訊的手機,竟成為考試作弊工具,顯然品德教育有待提升。
基於考試公平性,校方防範作弊的措施,也要有所因應,以免再有學生用手機鑽考試漏洞。
內湖高中學生作弊朝向「組織化」,作弊手法從小抄到了手機、無線電傳遞,作弊心態更從偷偷摸摸,轉變成為理所當然。
不作弊真的無法過關?還是習以為常?學生應具備自律能力,不應隨同學的作弊行為自我沉淪。
學生經過教育的薰陶,在學校卻學會了作弊、抄襲等不正當行為,將來進入社會的作為,怎能不讓人感到憂慮?學校形成作弊文化後,擴大成為社會的集體舞弊,良善的風氣敗壞之後,社會風氣更加惡化。
考試應該做好防弊,防弊卻只是治標,重點還是讓學生明白考試作弊是錯誤的、可恥的行為,家長和學校必須加強品德、法治教育,改變分數至上的教育制度,才是治本之道。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人格的培養更不能忽略,大人應以身作則,出社會之後要光明正大,做有用之的人,展現出品味與品德,這樣才能喚醒學生重視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才能培育具有專業能力,又能自我要求的學生,這樣對國家和社會才會有貢獻。
李又青(花蓮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