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饅頭
圖/羅慧茹
文與圖/羅慧茹
小時候住在高雄瑞豐新村,父親在楠梓煉油總廠上班,有時下班後,會順道到左營海軍官校附近的山東饅頭店,買回圓圓胖胖的白饅頭或夾著蔥花的花捲,街上偶爾也有賣「山東饅頭」的外省伯伯,騎著腳踏車沿街叫賣。
我最愛那種淡淡的麥香,吃在嘴裡,愈嚼愈香的滋味,總會一口接著一口,品嘗著麵粉天然發酵的口感,此刻知足感恩就從心頭湧出。因為從軍中退休之後的外省伯伯,其力大無窮,看著他們把麵糰搓、揉、摔、打,使其充滿彈性,這是現今的人力和機器所難以取代的,而他們年輕時,把青春奉獻給國家,老年時,在一方窄狹的饅頭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怡然自得,令人欽羨。
在那個商家講求真材實料、重視信譽的年代,外省伯伯賣的山東饅頭也是,因為沒有真功夫,顧客就不會上門來。
北上念書,一直懷念著山東饅頭的味道,也試著去買,但感覺上就是少了嚼勁。十多年後,隨著眷村人口外移,都市更新,馬路拓寬,舊有的房舍拆除,外省伯伯日漸凋零,雖有幾家賣著山東饅頭,我卻再也吃不到口齒留香、愈嚼愈甘醇的山東饅頭,尤其當機器代替手工,人工添加劑替代自然發酵法,以及原物料不斷飆漲,山東饅頭漸漸變小,變得鬆軟,隨手一捏,只剩一糰軟軟的麵球。
一天,我蒸一鍋芋頭饅頭,是前晚用中筋麵粉拌著天然酵母粉,加上外子自種的芋頭,不加糖,經一夜發酵蒸熟後,吃在嘴裡,甜在心裡。雖然我沒有外省伯伯的手勁大,無法做出彈性超佳的口感,但是掀開鍋蓋的剎那,一股芋頭和著麥的香氣,撲鼻而來,我知道,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味道。
當下我恍然大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熟悉那分天然的滋味,我們就是最好的監督者,喚回記憶的味道,想念那段沒有工業添加劑的美好日子,也就是我們免於恐懼的時候。看著自做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芋頭饅頭,配上一朵盛開的玫瑰,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散發著撲拙的美,看著看著,我的心底再度湧現知足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