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萬種吃態

胡光東 |2006.12.18
1168觀看次
字級

中國從皇家御宴、孔府餚饌、滿漢全席,到各地小吃,無一不是食中佳作。食非一道,吃態萬端,留下數不盡的遺聞軼事:

雅吃:孔子提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晉書》載王羲之「雅好服食養性……嘗與同好集於會稽之蘭享,羲之為之序以申其志」,成就了〈蘭亭集序〉這個書作極品。

忠吃:《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老將廉頗思報故國,近耋耄之年,對著趙王使者「一飯斗米,肉十片,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表現了忠心將軍的風采。

勇吃:《史記.項羽本紀》載:「樊噲為救劉邦鴻門之險,甘冒殺身之禍,吃掉項羽給他的一隻豬腿,使威震天下的楚霸王為之折服。」

義吃:夷、齊不食周粟,不吃嗟來之食,均被餓死。

奇吃: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載:五代時蜀國趙武雄,當官時,常用三斗麵做一大如數間屋子的大餅,於眾賓內獻剖食用,仍有剩餘,賓主皆盡歡。

奢吃:古代帝王,御食方丈,「以天下奉一人」。《晉書.何曾傳》:「食日萬錢,猶無下箸處。」

惡吃:《殷本紀》載:「商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年羹堯用一隻肥豬炒成一盤而食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