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之樂

劉書甫 |2014.01.22
2802觀看次
字級

 一個人有屬於一個人自己的甜食記憶,一個時代也有屬於一個時代特殊的甜品風潮。說起台中歷史悠久,又極具地方記憶的甜品,令人立刻想到「蜜豆冰」。老台中的蜜豆冰,甜蜜芳香之刨冰。學生下課、軍人放假、電影散場、情人約會,一枝獨秀的蜜豆冰總讓冰果室擠滿了人。

 相傳一九三八年,陳溪先生以一只手推車,於人潮熙攘的台中火車站前,沿街叫賣著一種參考日式甜點而製作的冰品:蜜豆冰,這便是蜜豆冰老字號「幸發亭」的前身。蜜豆冰最初以蜜豆、綠豆、蜜鳳梨、杏仁和蜜餞等為餡料,鋪上顆粒粗獷的碎冰,再淋上那代表性的──富有特殊香氣的食用香蕉水而完成。

 蜜豆(ツァ),即是以豌豆或大豆以白糖熬煮而成,是日本傳統的甜點。幸發亭自稱其蜜豆冰乃參考日本四冰,再加上數種配料所發明,我推測其參考的甜品,原型極可能是「餡蜜」(あんみつ)。日本確實有刨冰(かき冰)的冰品傳統,一張藍白底紅字寫著「」字的旗在街坊飄搖。不過,「かき冰」僅是碎冰淋上糖蜜或煉乳,並無豐富的配料。一九三○年(昭和五年),銀座的甜品店「若松」推出以蜜豆、紅豆餡、寒天、湯圓、水果等餡料,再淋上糖蜜的甜品,喚作「あんみつ」,即「餡蜜」,至今依舊是日本尋常的甜品。再回頭看看蜜豆冰,閃現著日本飲食的混血痕跡,又能窺見台灣人喜好豐富、多樣的品味習性,此番冰品之遙想,令人感覺意趣盎然。

 今日,坐在「幸發亭」、中華夜市的「龍川冰果室」,或篤行路「阿烈仔冰」的老冰果室店面內,點一碗蜜豆冰,享受它飽含蜜豆、綠豆、薏仁、湯圓、番薯圓、芋圓、蜜地瓜、蜜餞,以及蘋果、香蕉、西瓜等多種配料的豐富滋味,能遙想過去那僅有仙草冰、米苔目,選擇極為有限的年代,一碗盛裝餡料,鋪上刀削粗粒碎冰,淋上香蕉油的蜜豆冰,香氣四溢、風味特殊,使青春時期的老台中人各各著迷不已。

 我自己童年記憶中的甜品時光,總是發生在晚上。那時,中區還是時髦與繁華的伸展台,各家百貨集中在此,齊放著熱鬧蒸騰的氣氛。來自美國的「三一冰淇淋」就在「財神百貨」旁邊發光、發亮。香草、巧克力、薄荷、太妃糖、起司蛋糕、跳跳糖,什麼新奇的口味都有。下班無事的父母親經常帶我來,讓我矮小的身影站在冰櫃前,從工讀生姐姐的手裡接過一球冰淇淋,用粉紅色的塑膠湯匙開心的舔食。

 長大以後我才知道,一球四十五元的冰淇淋,在當時代是多麼奢侈的享受。如今捧著父母從超市買回來的三一冰淇淋,我覺得很激動,很想給他們一個擁抱。有趣的是,曾在三一工作的那個工讀生姐姐,後來騎著腳踏車在精明街一帶販賣咖啡多年,成為台中咖啡界知名的「林青霞腳踏車咖啡」,如今是兩個孩子的媽,也有了自己的小小店面。這麼多年以後,我捧著林青霞沖給我的咖啡,覺得很激動,也很想給林青霞姐姐一個擁抱。

 我也記得,過去那些閒來無事的夜晚,我和父親也經常和鄰居的一位廖伯伯相邀打桌球。一番廝殺、大汗淋漓過後,咱們兩家人必定不辭千里,從北屯一起驅車去到第五市場附近,位於林森路上的「樂群湯圓之家」,吃上一碗圓仔冰。

 「樂群湯圓之家」開業至今,已臻三代合作,老闆一家親自磨糯米為糰,製作圓仔,並熬煮紅豆和花生搭配熱圓仔湯。「圓仔冰」則又有綠豆和麥角為配料供選擇,覆以刨冰,糖水淋之。

 我以為,這種冰品好吃的關鍵在於餡料的組合和糖水的製作上,紅、白砂糖的比例。綠豆、花生、麥角和冰鎮後富嚼勁之糯米圓仔的組合,使我專情難忘,樂勝其他冰果店裡花言巧語的五種冰。此店每天晚上六點半開張,做的是宵夜場,除了甜品之外,也販賣包肉餡的鹹湯圓和雞絲麵,有人呷涼,有人呷燒;有人呷甜,有人呷飽。他的鹹湯圓碩大渾圓,外軟內實,五六顆加入雞絲麵裡,用大鋼盆盛著,向著人的肚腹推銷。我不小心太興奮點了一碗,晚上滿足得不知道怎麼睡覺。

 孩提時上「樂群湯圓之家」,還有一項表演最引我興趣,就是老闆以雙手撥圓仔入湯鍋裡的傳統工夫畫面。這些圓仔並不是一般常見的渾圓造型,而是成圓柱型,原因便在於它們是用手指「撥」出來的。以左手捏起一團「圓仔粞」,將之搓成長條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快速的節奏將之「撥」成一塊一塊,讓圓柱型的圓仔落進熱水中。除了以大拇指扳落的方式進行,我也見過南部人以右手食指,像手刀一樣地「切」出圓仔,讓圓仔飛躍入鍋,趣味橫生,煞是好看。

 圓仔粞,就是糯米粹,「粞」的閩南語發音近「脆」。我因為好奇,而向住在大甲的祖母詢問圓仔粞的製作方式。過去農家每逢過節便自己作粿、作圓仔,這種以米製作的「粿粞」,算是每家每戶皆善之事。阿嬤告訴我,她製作圓仔粞的方式:先將糯米摻水磨成米漿,以竹竿、重物重壓,將水分脫去成乾米團。先取其中一部分到鍋裡油煎,煎熟了的熟米團發揮黏著劑的效果,再去和其餘的糯米粉攪和、揉捏,成為柔軟、溫婉,卻深富勁道的圓仔粞。

 老台中的手作圓仔甜品,還有一縱觀歲月的老練之攤:「四季春甜食店」。「四季春」創立於一九三八年,有近百年的資歷,原本位於第二市場,一塊老店招牌寫著「心安理得」。第二代老闆娘王賴淑貞女士已有八十多歲年紀,和妹妹一起經營四季春,攤位遷回光復路、興中街口的老家後,能見兩位老婆婆在大樹下撥圓仔、賣甜品。四季春自熬紅豆、綠豆、花生和圓仔為「四?冰」;連傳統的「麵茶」也鋪在刨冰上作為「麵茶冰」;又以薏仁、百合、膨大海、綠豆、洋菜凍作「四神冰」,口味清雅,非常新奇,這味大概只有四季春有。作家心岱寫過一篇〈圓仔湯賣風骨〉,說四?、四神樣樣皆有功夫,因此四神,切切不可與四?混和。若你想混著吃,她不賣,如果你嫌它湯料太淡或太甜,她就拉下臉來與你辯。這是隨時間的塑造而呈現的「風骨」,原來就是在講「四季春」。

 「四季春」在二○一三年年初歇業,讓許多從小捧場到大的台中人扼腕不已。又,我前些日子回台中定居,開心地走了一趟「樂群湯圓之家」,發現湯鍋旁早就多了一台機器,圓仔不再從指間誕生,而改由機器的圓盤旋轉切出。只要將一大團圓仔粞塞進機器裡,成群的圓仔們就會極有效率地當眾跳水。隨著「四季春」的歇業,台中街頭大概也看不到圓仔由指間翩然入鍋的工夫畫面了。

 手作有一種魅力,讓人覺得想要親近它、信任它,聽它說時間與耐心的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