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認劉銘傳劉含芳軍旗重見天日

 |2014.01.20
3092觀看次
字級
 台博館收藏的清末淮軍軍服(淮軍懷字右營右哨柒隊正勇王興業制服)。 圖/台博館提供
 台博館收藏的清末淮軍軍服(淮軍桂字左營哨隊制服)。    圖/台博館提供
 甲午戰爭名將劉含芳的軍旗。  圖/台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一面書有巨大「劉」字的巨型軍旗,曾遭人誤認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軍旗;經過國立台灣博物館考據後發現,這面旗幟其實是參與甲午戰爭的名將、李鴻章嫡系弟子劉含芳的軍旗。

 這面旗幟埋沒在台博館的庫房八十年,差點隨著這場關鍵戰役被遺忘。如今甲午年的腳步近了,重新出土的甲午戰爭「物證」再度喚醒人們的記憶。

 一八九四年夏天,日本以幫助朝鮮平亂為藉口、出兵朝鮮半島;清廷也為了藩屬國朝鮮出兵反制,雙方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慘敗收場,第二年割讓台澎。

 台博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指出,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戰爭扭轉了大陸、日本與台灣的命運。大陸設有甲午戰爭博物館、也曾以甲午戰爭為題材拍過電影,但缺乏甲午戰爭的直接「物證」;反倒是「非戰場」的台灣,保有不少甲午戰爭證物。

 台博館擁有日本人在甲午戰爭擄獲的戰利品——劉含芳軍旗,是「現存甲午戰爭最重要的物證」之一,也是台博館自傲的「世界級」典藏。李子寧說,甲午戰爭雖然發生在朝鮮與遼東,但大陸因為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相關文物毀損殆盡。反倒是台博館,由於其前身是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博物館」,因而獲得曾參與甲午戰爭的日本人後代捐贈出「戰利品」,保存了不少戰爭的物證。

 其中,書寫巨大「劉」字的軍旗約有三公尺一層樓高,原應是懸掛在碉堡、船艦上的帥旗。此旗過去一度被誤置在台灣原住民的典藏庫房裡,也曾被誤認是劉銘傳的軍旗,直到研究人員翻閱日據時代的帳冊才確認,這面保存良好的旗幟,其實是甲午戰爭名將劉含芳的軍旗,已隱身在台博館庫房八十年,從來沒有公開展示過。

 劉含芳在甲午戰役時奮力死守,戰後有感於旅順等地遭日軍洗劫一空,不久後鬱鬱而終。這面軍旗是日本海軍奪取旅順時所獲,由出身日本佐賀、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任職的日本人橫尾善一,一九三三年贈予總督府博物館。

 台博館另擁有三種不同款式及花色的淮軍軍服,其中一件也是日本人捐出的戰利品。此外,還有日本人從戰爭中擄獲的清軍用槍(美國製步槍)等。其中,淮軍軍服曾在十年前舉行的「西仔反—清法戰爭與台灣」特展中呈現。至於從未展出的劉含芳帥旗等,台博館暫無展出計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