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台灣,很多人不解,為什麼老一輩『親日』、中生代『仇日』、年輕一代卻『哈日』?」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昨日出版長篇小說〈一夜新娘〉,企圖以文學為台日糾葛百年的情感,提供一種「可能的詮釋與答案」。
十多年前,王瓊玲帶母親赴日遊玩。明治神宮前,八十多歲的母親,竟然用流利典雅的日語與日本老婦聊天,日語程度好到連導遊都佩服。王瓊玲的追問下,才發現「不識字」的母親在日據時代,上過三年「國語講習所」學日語。曾代表嘉義郡拿到全台南州日語演講比賽第二名,全鄉人聚集到火車站歡迎。
八年前,一位九十歲日本老先生來到王家。王母拿出珍藏的和服,恭敬地遞給他。這位老先生原來是她念國語講習所時的老師。日本戰敗後,他等候船期回國足足等了半年,期間無薪水可領,靠王母送給他一小塊蕃薯田撐了下去。
返日前,老師將妻子的和服送給這位情義深重的學生。幾十年後,王母才知道,老師在東京的家遭地震毀壞,這件和服是妻子唯一的遺物。她將和服珍重收藏,彷彿收藏深重的情感。
這些故事感動了王瓊玲。她陪著母親一步步走回她的青春年華,聆聽殖民歲月裡一段段愛恨情仇。
一如母親珍藏的日本和服,王瓊玲表示,台日情感糾結複雜,「我給不了明確的答案,只能期待讀者從小說中體會。」她透露,〈一夜新娘〉已被影視公司看上,將以兩岸合拍的方式改編成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