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發追蹤國內九千四百一十一位十三歲以下兒童,並利用統計方法,發展出一套風險評分系統,能清楚評估兒童接觸過肺結核病患後三年內發病風險。
過去只能透過皮膚結核菌素測試結果來預測,現在台大這套評分系統除了考慮皮膚結核菌素測試外,也將兒童接觸的肺結核感染病患納入考量,分別從痰液檢查、病患是否來自結核病高盛行區、病患性別,發展出零到八分的評分系統。
根據這套系統,得分超過七分的兒童,在沒有治療情況下,三年內發病機率高達百分之百;就算得分只四分,發病風險也是同年齡兒童的兩百倍。
疾病管制署統計,學齡前幼童若接觸到肺結核病患,發病機率是同年齡的二百四十倍;五歲以下小朋友感染結核菌後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的死亡率也高達百分之二十。
對於這類接觸肺結核感染卻尚未發病的潛伏感染者,由於過去皮膚結核菌素試驗沒有辦法評估發病風險,預防性投藥也必須連續投藥九個月,導致十三歲以上孩童的服藥完成率只有六成。
發展這套風險評估系統的疾管署防疫醫師詹珮君,也是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她表示,這套系統可以讓醫護人員與家長了解沒有預防性投藥後的發病風險。
若將現行的預防性投藥標準,對照台大這套評分系統,只要三分以上就達到預防性投藥的標準。參與這項研究的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方啟泰也期待,這套評分系統能納入國家防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