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見薄胎碗會跳舞蛋雕融禪意 林洛瀅 |2014.01.14 語音朗讀 56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正南的薄胎瓷作品。 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黃正南歷經十年的努力,終於研發出超輕薄的「蛋殼瓷」,成功作出零點一毫米的薄胎碗。 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吳韋佑蛋雕作品「空」。 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提供 【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你見過會跳舞的碗嗎?你見過精緻的蛋雕藝術嗎?二○一四年佛光緣美術館高雄總館新春特展系列「瓷心禪藝-黃正南陶藝創作展」、「見微知著-吳韋佑蛋雕藝術展」,展現逾百件顛覆傳統工藝作品,也融入宗教藝術美學。 陶藝家黃正南展出一百一十件陶瓷藝術品中,最具特色的是薄如蛋殼、晶瑩剔透的薄胎作品,厚度不及一毫米,捧在手中毫無感覺,放在蜘蛛網上,蛛網絲毫無損,稍稍吹氣就會擺動,好像會跳舞的「大碗公」。 10年潛心研發世博會發光 第四代鶯歌陶藝家黃正南,十多年前到大陸景德鎮參觀,看見陶藝大師高梅生製作薄胎碗驚訝萬分,激發他的好奇心,返台後花十年研究,終於做出厚度不到一毫米的薄胎碗。他的作品在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展出,是世博會中唯一受邀的台灣陶瓷藝術家。 這次展出二十件半透明薄胎碗,外型薄軟、輕如羽毛,最小直徑約十三公分,最大約五十二公分,碗的字型、圖騰,色澤可透光,每件作品歷經八至九次燒窯製成。黃正南指出,上釉色料會 影響燒窯次數,製作過程與傳 統瓷器製作不同,修坯階 段最困難,常在最後 燒製失敗,約二 、三百次才成 功一件。 會跳舞的薄胎碗,直徑五十六公分,薄度零點一毫米,高三十五公分,黃正南表示,直徑愈大跳得愈好看,節奏感拿捏、音量與節奏的平衡點更為重要,雙手捧碗,用手輕敲邊緣還會發出如金屬般清脆響聲。此次展出薄胎碗、密瓜紋釉系列、白瓷壺、手捏壺、白手起家等逾百件創作,希望透過展覽,將陶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精彩陶藝技術之美。 雕刻葫蘆的藝術家吳韋佑,近十餘年挑戰蛋雕,透過行書、草書字體與圖騰意象,為「蛋」賦予藝術生命力,傳遞對人生體悟。他說,蛋給人「脆弱易破」印象,其實蛋有新生、重生意涵。 蛋殼內膜有行草雕工考究 吳韋佑最喜愛的作品「空」,用刀雕出繩子線條與層次感,還要穿越極細小縫隙,在蛋殼內部薄膜書寫,線條柔美、字中有字,在二公釐蛋殼表面,雕刻、鏤空、書法等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耗時一個月。 吳韋佑認為,蛋雕創作最艱難的是靈感,早年雕刻山水、人物居多,如今創作靈感來自生活與佛教信仰,作品常看見如經文、荷花、佛教偈語等,著重在心靈境界升華;強調心不向外求,要內觀自省,創作也是修行,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心則寧靜。 經驗累積、學習無止境是吳韋佑成功之道,隨著心境不同,愈能體悟「生活愈簡單,愈能知道生活的滋味」,他希望透過作品傳遞對生命的領悟,讓看到蛋雕的人歡喜,就是最大收穫。 前一篇文章 北京陶身體劇場獨特林懷民也讚嘆 下一篇文章 【藝訊】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信仰與人生 圓香居士精進念佛 病中破參2015台北素博會 李如麟唱〈詠歎詞〉 王彩樺連4年與會人道救援典範 四合一團隊榮歸叢林學院生活展 請進佛光山主題館四合一救援總隊 光榮返國3受困台灣人 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