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十二歲之齡成為日本第一位戰後出生最年輕的首相,安倍晉三九月下旬就任時,獲得七成上下的高支持率,但是內閣啟航才兩個半月,支持率就一路滑落,並跌破五成大關,一半以上的日本民眾甚至對安倍的施政方針表達不滿。
觀察家認為,安倍晉三支援率跌跌不休,與他決定恢復多名自民黨眾議員黨籍有關,另外,他在一些重要問題採取「模糊策略」也讓日本民眾感到不滿。
去年前首相小泉推行郵政民營化改革時,自民黨內多名眾議員因反對而被開除黨籍,這些「造反派議員」被視為守舊勢力,在後來的國會重新改選中也大都落選,但仍有十二人以無黨籍身分再次當選。一年多之後,安倍認為這些被除籍的眾議員有眾多選民支持,自民黨若想在未來選舉中取勝,仍需他們的支援,因此同意讓其中十一人復黨。
此一決定不禁讓去年曾投票支持郵政改革的選民有受騙的感覺,媒體也紛紛批評自民黨的做法過於功利主義,民眾甚至認為,安倍在遇到阻力時,沒有小泉那樣不惜與反對勢力決裂的勇氣,這些不滿的情緒,直接反映在對安倍的支持率上。
此外,大部分日本民眾也抱怨,安倍經常沒把問題交待清楚,在歷史認識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採取「模糊策略」,並在是否繼承村山談話及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評價,以及戰爭責任的認定上都含糊其辭,這種「模糊政策」所顯示的缺乏擔當,也成為安倍支持率下降的另一主因。
面對不斷下跌的支持率,觀察家認為,安倍能否在內政方面取得實際成績,贏回選民的信賴,明年夏天的參院選舉(改選半數),他能否領導自民黨獲得勝選,都是安倍晉三未來最大挑戰,也考驗著這位日本戰後年輕首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