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華代名詞 小心智權爭議

 |2014.01.11
86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北京尚品宅配設計師于洋最近這一年忙著幫客人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家,他才剛入行,但去年的業績就做到人民幣二十多萬元,每天不斷與客戶溝通,用電腦秀出客戶最喜歡的顏色與圖案,直到定案製作。

 而從事刺繡藝術品研發、設計、生產,代表蘇州刺繡的「古吳繡皇」,件件作品精緻、價格不斐,但愈來愈多的客人不再甘於只買現成品,工作人員說,曾有一名客戶帶著他心愛的狗到門市,要他們依照小狗的神情繡出牠的模樣,這位客戶說:「這隻流浪狗是家中一員,他要永遠留下紀念。」過去,象徵高端奢華的「私人訂製」,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能享有,從服裝到鞋子;從珠寶到名牌包,客戶短則等個十天半個月,長則半年一年,就能擁有與眾不同的物件。曾為台灣的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撰寫傳記的作家、同時也是珠寶設計師的曾郁雯,去年底到北京、杭州展出珠寶,她在接受陸媒專訪時就說,這兩年訂製珠寶的杭州人愈來愈多,有些是朋友介紹而來,有些是慕名而來。不少找她訂製的客人,自己手中有料,希望透過設計師的鬼斧神工,做出獨一無二的美感。

 不能自貶為裁縫

 訂製固然能展現獨特風格,然而,背後卻也存在著智慧財產權的爭議。被求職網站Glassdoor選為二○一四年最佳雇主的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調查研究二十個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這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門市數量,從二○一二年的一百五十家減少至二○一三年的一百家,下降幅度達三分之一,原因是中國的消費者在看中一款新品後,不會直接購買,而是照自己的意願透過網站向國外直接訂製。

 《紐約時報》中文版報導,演藝名人的御用服裝設計師郭培,幾年前為春晚主持人所做的服裝,就曾在網路上引起爭議,很多人說她是抄國外的設計。郭培在接受專訪時說,「有的時候客戶拿來一個圖紙和照片,這時候她必須好好服務,做一個手藝高的裁縫,把設計師的那一面藏起來。」《紐約時報》作者就說,「這種事情在法國任何高訂工坊都不可能發生的,客人只能挑秀上面的設計,可以買斷世界唯一,但是不能修改設計,更不能給個照片讓工坊給做一個。」他希望中國「設計師」不要為了滿足客戶而自貶為「裁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