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比喻兩件事同時進行,或同時採用兩種辦法。
典出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錄‧張璪》:「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一時。尤於畫松特出意象,名重於世。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幹,勢凌風雨,氣傲煙霞,分郁茂之榮柯,對輪困之老(樹木砍伐後留下的根),經營兩足,氣韻雙高。此其所以為異也。」
大意是說,唐朝江蘇吳縣有一位員外名叫張操,他的畫技很高超,特別擅長畫山水和樹木。尤其他畫的松樹參勁有力,枝葉茂密,栩栩如生。而且最大的特點是他用一隻手同時握兩管毛筆作畫,一管畫松樹的松枝,一管則畫枯老的松幹。那筆墨下的松樹威勢鎮風雨,氣韻凌傲骨;兩管筆畫出的效果然不同凡響,這就是張璪的山水松石畫作讓人覺得殊美之處。
當時的人們對他的畫評價很高,把他這種作畫的技巧也起了一個「雙管齊下」的名稱。後人就引用這個成語,來說明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把一件事做好。
「雙管齊下」這個典故後來也脫離了書法和繪畫,專用以比喻做事從兩方面著手。如《掃迷帚》第二十四回:「小弟愚見,原思雙管齊下,一邊將迷信關頭,重重勘破,一邊大興學堂,歸重德育,使人格日益高貴。」